李福健 李晶晶(重慶市秀山高級中學)
?
班級座位編排初探
李福健李晶晶
(重慶市秀山高級中學)
摘要:學生座位的編排,不但影響整個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tài)度和課堂參與度都有直接的影響。對班主任而言,編排學生座位是進行班風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編排學生座位不僅是一份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更是一門藝術。如何有效合理地編排座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班主任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座位編排;潛移默化;手段;學生成長
外在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謂“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p>
可見,座位編排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至關重要,那常見的座位編排模式有哪些呢?下面主要介紹三種座位編排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要想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就必須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空間,“六邊形課桌”模式就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所謂“六邊形課桌”模式就是用六邊形的新型課桌替代傳統(tǒng)的方形課桌,這種課桌可以讓六位學生圍坐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和合作。這種座位編排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師不再站在講臺上給學生講解知識,因為教室里根本沒有固定的講桌和講臺,教師上課時可隨意走到學生身邊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學生不再像傳統(tǒng)課堂那樣規(guī)規(guī)矩矩,東倒西歪,而是沒有固定的坐姿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流。學生不但可以在座位上回答問題,而且可以走到教室前面或教室中間展示和表演。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這樣的課堂更人性、更輕松,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真正實現(xiàn)快樂學習。
(二)“六邊形課桌”座位編排模式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更有利于人與文化的和諧統(tǒng)一。既解放了教師,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又實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高質(zhì)量的教學需要良好的教育場景,“六邊形課桌”座位編排模式在形式上達到了這一目的。在這種座位編排模式下,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師生之間充滿著各種情感交流,共同體驗著歡樂、興奮、自尊、成功、滿足及其他種種情感。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興趣點,而且能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一次積極的情感體驗和一種愉悅的生活。
“民主型”座位編排模式,主要是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組合座位。這種座位編排模式需要建立在學生之間相互熟悉的基礎上,所以大概需要半個學期來準備。在這半學期的時間里,必須培養(yǎng)一批品學兼優(yōu)、具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然后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設立組數(shù),如本班六十人,可分為六組,每組十人。采取競選程序,由學生選出六位組長,再由組長招集人馬確定本組成員。
選定組長后,必須對六位組長進行培訓,培訓的主要內(nèi)容是:(1)如何確定本組成員。原則是考慮男女生的比例、成績好壞的比例、思想好壞的比例、勤勞與懶惰的比例、遵規(guī)守紀與調(diào)皮搗蛋的比例,等等。(2)如何編排座位。原則是愛講話的同學分開坐。(3)如何開展組內(nèi)競賽和組際競賽,原則是揚長避短、優(yōu)勢互補。以上培訓內(nèi)容只是前期培訓,以后若出現(xiàn)新情況,再進行其他培訓。
各組成員確定后,組內(nèi)座位編排由全組成員集體討論決定,組際座位編排由全班同學集體討論決定。
這種模式下,每組成員都是學生自由組合的。因此,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組內(nèi)進行活動時,學生的參與度高,配合度高,學習效率及其他活動效率也會高于其他座位編排模式。但是,這種座位編排易導致“臭味相投”的學生聚集在一個組,如果所有后進生集中在一個組,就會形成小集團,增加教師的管理難度,效果適得其反。
這種座位編排模式完全由班主任決定如何編排座位,不需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學生服從安排即可。
班主任面對的是好多學生,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都去征求學生意見,會將座位編排復雜化,所以有的班主任為了省事,往往會實施專制獨權(quán),自行決定座位編排。班主任在編排座位時,往往會將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搭配,男生與女生搭配,講究衛(wèi)生的與不講究衛(wèi)生的搭配,品行好的與品行差的搭配,有領導才能的與沒有領導才能的學生搭配,班干部與非班干部搭配。
以上種種考慮,都是希望學生之間相互傳遞正能量,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但這種模式,只適用于優(yōu)生多于差生的班級,如果將此模式應用于差生多于優(yōu)生的班級,就會出現(xiàn)“近墨者黑”,優(yōu)生最終會轉(zhuǎn)變成差生。
參考文獻:
[1]辜偉節(jié).班主任創(chuàng)設班級教育心理環(huán)境的藝術[J].河南教育,1997(01):25-26.
[2]王立華.回歸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實踐[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3]王立華.我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歷史考察與當代發(fā)展[J].當代教育科學,2007(09).
·編輯喬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