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愛忠(江蘇省寶應縣安宜初級中學)
?
如何激發(fā)“問題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積極性
沈愛忠
(江蘇省寶應縣安宜初級中學)
摘要:隨著經(jīng)濟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及學生家庭條件的改善,幾乎百分之七八十的家庭都擁有計算機,也因此他們在平時自己玩電腦的時候就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初中教材中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因而他們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成了“活蹦亂跳的猴子”,成了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一些“問題生”,面對這樣的“問題生”,作為信息技術老師該怎么處理成了研究的話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構建平臺;問題生;任務驅(qū)動
在我信息技術課上,往往有這樣一些學生:由于家庭條件的關系,他們家中早早就擁有了電腦,同時也上了網(wǎng)。由于這點使得他們相對于其他學生來說,在電腦的操作以及使用上領先一步。
照理說他們應該在信息技術課堂實踐中起到帶頭和示范的作用。但是,他們卻與老師的預期相反。在信息技術項目合作研究中,他們顯得不太合群。有時候只顧自己,還喜歡賣弄自己的電腦知識,將電腦的桌面以及其他設置進行修改,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對于安排的任務,也是經(jīng)常拖拉,不能及時完成。
針對這一類學生,我按照情感領先、激發(fā)興趣、先賞后罰的操作方法,準備了幾管齊下的方法: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中所發(fā)現(xiàn)的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檢查自己的課堂教學以及教學設計上有沒有繁瑣的環(huán)節(jié),有沒有無法讓學生達成的要求。在課堂中和課后多關注他們,抓住適合的時機去轉(zhuǎn)化他們。給他們一個展示的平臺,讓他們能在同學面前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比如,通過“做做小老師”“你來教一教”等方式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還要按照他們的實際能力,布置專項項目內(nèi)容。讓他們有時間,有能力完成。每節(jié)課的項目,要他們必須完成,如果沒有按照預期的時間完成,就利用課余時間來操作。
在信息科技的課堂教學中,我是把相鄰的4到5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讓平時計算機操作稍熟練的、認真負責的同學任組長,在任務驅(qū)動的教學模式下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得快的同學幫助學得慢的同學,大家都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快樂地學習。在教室巡視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讓操作較快的、完成較好的同學擔任副組長一職,協(xié)助組長,減輕組長負擔,幫助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當然,作為教師要關心他們在組內(nèi)的表現(xiàn),是否稱職,組內(nèi)同學的反響、評價怎么樣。
有布置任務,就要有考評。結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方案,進一步優(yōu)化對學生的考評。
電腦作為一項操作工具,除了它的工作、學習用途,還有游戲、娛樂和網(wǎng)上資源搜索的功能。如何寓教于樂,這也是我們信息科技課老師值得探討的。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哪個小組完成了課堂實踐操作任務,我一般采用單位獎勵的辦法,讓他們玩會游戲,也可以上幾分鐘的網(wǎng)(提出文明上網(wǎng)的要求下)來激勵他們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但是我認為,不分青紅皂白地就讓學生自己去玩游戲,這樣的做法不足取。游戲有好有壞,有的游戲充斥著暴力和血腥。讓尚未有分辨能力的初中學生無要求、無目的的上網(wǎng)搜索,這樣做有些不合適。
我采取的是教師選擇,然后篩選出符合少年兒童年齡特點,又能對他們信息技術能力有所提高的益智小游戲。比如:金山打字,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寓教于樂”,循序漸進的練習方式妙趣橫生。
總之,在現(xiàn)如今這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要求我們信息技術課教師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并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更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還要努力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編輯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