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臨床研究
張羚
江蘇阜寧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阜寧224400
【關鍵詞】阿托伐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頸動脈粥樣硬化;血脂
研究表明[1],頸動脈粥樣硬化是患者動脈壁對損傷以及炎癥的一種修復反應。30%~35%的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頸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2]。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最重要的一類防治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膽固醇血癥的藥物,不僅能夠對腦卒中患者的腦及血管產(chǎn)生保護作用,同時也能夠顯著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對于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都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3]。本次實驗研究了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 2011-01—2013-01收治的急性腦梗死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150例,男91例,女59例;年齡51~78歲,平均(57.4±6.8)歲;伴冠心病51例,原發(fā)性高血壓47例,血脂異常63例;49例有短暫腦缺血發(fā)作史。所有患者入組前均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隨機分成2組。觀察組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齡51~76歲,平均(56.9±6.7)歲;伴冠心病24例,原發(fā)性高血壓25例,血脂異常30例;27例有短暫腦缺血發(fā)作史。對照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齡51~78歲,平均(58.1±7.0)歲;伴冠心病27例,原發(fā)性高血壓22例,血脂異常33例;22例有短暫腦缺血發(fā)作史。2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癥狀、伴發(fā)疾病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抗凝、降纖類藥物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治療3個月。同時對伴發(fā)疾病進行治療,糖尿病患者使用雙胍類與磺脲類降糖藥,高血壓患者使用降壓藥。觀察組常規(guī)治療與對伴發(fā)疾病的治療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療3個月。
1.3療效評價標準(1)治療前后采用彩色超聲多普勒儀對2組患者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行測量并比較。(2)治療前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2組患者血清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載脂蛋白A(apoA)、載脂蛋白B(apoB)以及脂蛋白A(LpA)水平并進行比較。(3)隨訪6個月,比較2組患者復發(fā)情況。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內-中膜厚度與斑塊面積變化比較如表1所示,治療前2組內-中膜厚度與斑塊面積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2組內-中膜厚度與斑塊面積均顯著小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內-中膜厚度與斑塊面積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
表12組治療前后中-內膜厚度與斑塊面積
組別n內中膜厚度(mm)斑塊面積(cm2)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751.19±0.0730.73±0.034*1.50±0.170.83±0.13*對照組751.21±0.0660.85±0.032*1.49±0.160.95±0.12*t值1.7622.260.375.87P值>0.05<0.05>0.05<0.05
注:與組內治療前相比,*P<0.05
2.22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變化比較如表2、3所示,治療前2組血脂各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TC、TG、LDL-C、HDL-C、apoA、apoB與LpA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組別nTC(mol/L)TG(mol/L)LDLC(mol/L)HDLC(mol/L)觀察組治療前756.85±0.301.98±0.424.33±0.451.24±0.20治療后754.50±0.34*▲1.41±0.35*▲2.49±0.62*▲1.51±0.24*▲對照組治療前756.72±0.471.94±0.584.37±0.521.21±0.30治療后755.88±0.51*1.74±0.44*4.01±0.48*1.26±0.26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apoA、apoB與LpA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2.32組治療后并發(fā)癥與復發(fā)情況比較觀察組TIA發(fā)生率與復發(f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6個月后并發(fā)癥與復發(fā)情況比較 [n(%)]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逐漸發(fā)生變化,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也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各種腦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腦卒中是發(fā)生率較高的疾病,主要由于腦部組織局部的供血障礙而導致腦組織缺血壞死[4]。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則不僅會使患者留下不可逆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研究表明,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方面會使血管變窄,從而減少血流量,減少了腦組織的供血,另一方面,若脫落則有可能阻塞遠端動脈。因此,如何減少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以及穩(wěn)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對于預防與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十分重要[5-7]。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需要多種細胞因子的參與。研究表明[8],最易引起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是患者的脂質代謝異常,而在脂質代謝異常中最危險的因素為膽固醇與LDL-C。目前,臨床上治療血脂異常的主要藥物即為他汀類藥物,對于HMG-CoA還原酶具有選擇性抑制作用,通過對HMG-CoA還原酶的抑制,能夠降低膽固醇與其他脂蛋白的水平,并促進LDL-C在肝臟的攝取與降解,從而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9]。同時,他汀類藥物還能對具有血管保護作用的HDL-C與apoA起到水平提高的作用,表現(xiàn)出血管保護的作用。另外,他汀類藥物還具有抗氧化與抗炎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起到保護血管與腦組織的作用[10]。而阿托伐他汀就是一種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能夠降低患者的膽固醇與LDL-C水平而提高HDL-C水平。同時,阿托伐他汀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具有穩(wěn)定作用。
本次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內-中膜厚度與減少斑塊面積的作用,且可明顯調節(jié)血脂,患者的預后較好。因此,阿托伐他汀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能夠降低內-中膜厚度與斑塊面積,降低TC、TG、LDL-C、apoB水平而提高HDL-C、apoA、LpA水平,療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4參考文獻
[1]張?zhí)m芳,王占啟,王艷飛,等.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未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心室重構影響的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35):4 064-4 066.
[2]王小平,馬金梁.阿托伐他汀對血脂正常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6的影響[J].臨床薈萃,2013,28(1):33-34;37.
[3]周志梅,羅秀忠,仲玉潔,等.拜阿斯匹林、波立維、之樂、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用藥治療顱內動脈狹窄-附1例病例報告[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2,18(1):60-62.
[4]張俊湖,褚旭,彭友敬,等.強化降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13):15-17.
[5]焦巖,徐江濤.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2,41(6):550-551.
[6]韓居才,楊莉莉.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腸溶阿司匹林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穩(wěn)定性及腦血管事件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2,26(2):148-151.
[7]于曉勇.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頸動脈硬化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20): 61-62.
[8]雷春香,李奎光.高頻多普勒超聲在阿托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療效觀察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2,18(13):45-46.
[9]董芬,傅國平,俞迪紅,等.阿托伐他汀強化降脂對腦梗死患者血脂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20):146-147.
[10]鄭建新,孫順成,劉俊超.強化降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30(1):25-27.
(收稿2015-01-10)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3-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