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梅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0988
?
口譯記憶訓練模型APEC Model的應用
吳文梅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0988
摘要:現(xiàn)階段的口譯認知研究多停留在理論思考層面,未能將理論以及相關成果廣泛應用于口譯教學,或者用于解釋與預測其中的現(xiàn)象或規(guī)律,以致相關理論研究的應用價值或指導意義未能得到應有體現(xiàn)。以口譯記憶訓練模型APEC Model為基礎,分析該模型的構成要素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口譯記憶訓練提供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口譯記憶;訓練模型;APEC Model;應用
在教學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借鑒認知心理學與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構建了口譯記憶訓練模型APEC Model(見圖1)[1]。APEC Model:M = A + P + E + C,可詳述為:
APEC Model:M = A ( PEN ) + P ( S + S + P ) + E ( SAV ) + C ( LOVC )
A ( PEN ) = Analysis of (Persuasive, Expositive, Narrative) Discourse;
P ( S+S+P ) =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 Semantic + Pragmatic) Information;
E ( SAV ) = Encoding of (Semantic, Acoustic, Visual) Meaning;
C (LOVC) = Coordination of (Logical Reasoning, Outlining, Visualization, Chunking) Tasks;
D = Speech Discourse; M = Memorization Output
本文將深入現(xiàn)分析該模型的構成要素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語篇分析(議論語篇、說明語篇與敘述語篇)、信息加工(句法加工、語義加工與語用加工)、意義編碼(語義編碼、聽覺編碼與視覺編碼)與任務協(xié)調(邏輯化、輪廓化、視覺化與組塊化),以期為口譯記憶訓練起到一定的借鑒與指導作用。
圖1
一語篇分析
口譯時,譯員首先需要理解、分析與抓住發(fā)言信息。然而,理解源語發(fā)言不僅僅是簡單的識別單詞與言語結構,更重要的是,譯員要識別源語發(fā)言類型并知道怎樣識別源語發(fā)言主旨。
語篇的交際協(xié)調是基于語篇的過程。語篇的交際功能由意義變量、情景語境變量、語體圖式與百科知識文化圖式決定。在口譯思維過程中,譯員可根據語類標簽幫助源文理解,在譯入語產生對應標簽,與譯入語聽眾發(fā)生交際呼應。
研究發(fā)言的不同類型有助于譯員識別發(fā)言的主旨,了解發(fā)言的內容結構特征,從而減輕記憶負擔。增細加工越多,記憶效果越好。增細加工既能增加對材料的回憶,也能增加回憶中的推斷量。
話題是語篇的宏觀組織,是全局性的語義描述,能限定語篇的局部意義與各句子的意義。在口譯記憶訓練中,要利用宏觀結構將信息統(tǒng)攝到全局性的核心語義框架中,抓住主題,同時利用形象記憶與邏輯記憶記住與主題相關的細節(jié)信息?;蛘哒f,發(fā)言人有心理語篇模式,譯員會根據語言知識與百科、情景知識理解源語并形成心理語篇模式??谧g過程中譯員的背景知識圖式不斷地被外界刺激層層激活,在自下而上加工與自上而下加工的信息處理模式中存儲信息、提取信息,完成口譯過程中理解、表達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意義形成等一系列操作過程。
議論語篇借助數據,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證明某現(xiàn)象或者事實的真實性,主要使用兩種方法設法使論證清晰、有力與令人信服:歸納法與演繹法。歸納性語篇以具體例子與論點開始,而后得出一般性結論,而演繹性語篇首先提出論點,然后通過具體例子或者次級論點支持與加強總論點。
在訓練議論語篇口譯時,應注意原文觀點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并在理解與口譯輸出時保證結構清晰。
說明語篇使用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里到外、從遠到近等)、比較法與定義法或者使用大量細節(jié)信息說明主旨,其目的是提供事件、場合、程序或者情境的具體細節(jié)。主要用于說明與解釋事物是什么或者如何運作,通常有需要解釋與闡明的話題。所以,譯員可對發(fā)言人與情境進行背景調查,為自己提供必要詞匯以及了解發(fā)言人立場。
在訓練說明語篇口譯時,注意盡量集中精力,記住最重要的信息。
敘述語篇聚焦于事件發(fā)展,主要用于記述事件或者講述故事。在訓練敘述語篇口譯時,注意時間短語、日期與動詞時態(tài)。
語篇與記憶互動,可以減輕譯員對聽取的言語進行處理的壓力?!坝洃浛磥砀锌赡苁且环N構念(construction)而不只是一種再現(xiàn)”[2]。
根據APEC Model指引,譯員進行語篇分析時經過“理解—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達”即“思維構建—思維轉換—思維外化”而產生輸出,輔以口譯筆記,形成圖式。進一步來說,譯員需要關注發(fā)言人表達的信息,捕捉其實質內容,而不是精確辨認發(fā)言人表達的每個字詞。
二信息加工
在口譯過程中,譯員可以在句子層次與語篇層次識別源語發(fā)言主旨,但應優(yōu)先識別句子層次的主旨,所以主旨識別訓練應先在句子層次進行。最重要的是,訓練譯員洞悉句子的主語、謂語與賓語。因為其攜帶句子的主要信息,對相關意義結構(主語、謂語、賓語)的把握在口譯任務中很關鍵。如此,譯員方能用譯語譯出信息完整的句子??谧g理解的目的在于獲取整個源語的意圖與信息,但是只有把句子放入語篇,句子的語義才能清晰。在不同的信息處理層,如音節(jié)、詞語、短語與話語層以及文本層次與情景語境,都存在同時發(fā)生的可能性預測機制,而且理解過程中潛在的根本機制實質上是預測,也是以冗余性為基礎的對語音形式、語法結構、語義結構與信息意義的預測。
句法加工過程是自下而上加工與自上而下加工的結合使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是分析性質的,其目的在于提取特征,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則是綜合性質的,其目的是整理和判斷。
在進行句法加工時,通常使用以下策略:
1.連接詞策略。連接詞表明分句之間的關系,在句法分析中作用明顯。
2.詞綴、助動詞策略。許多派生詞綴可以改變或者標志詞的詞性,不僅可以用來判斷詞類,也可以用來找到句子中軸,幫助譯員抓住主干,理清層次。
3.詞類策略。詞類信息能夠預料有關結構。如英語句子的順序是:施事+動作+受事。在聽辨理解過程中,譯員根據已有知識對句中的詞進行詞類分析與句法功能分析,把詞義、詞綴變化與分布結合起來理解。
4.詞序策略。句法功能與詞類有一定對應關系:譯員已知一詞的詞類,便可能知道它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反之亦然。但是,句子意義并不是指句子各構成成分意義的總和,而需要考慮各構成成分之間的順序。
5.短語規(guī)則策略。根據句法功能,詞類分為主要詞匯范疇(major lexical categories)與次要詞匯范疇(minor lexical categories)。由一個以上的詞構成的短語可以分解為:限定詞+前置修飾語+中心詞+后置修飾語。
一般來說,句法因素可以決定什么樣的句子結構是合理的,而語義因素可以決定一個詞匯的語義是否符合句子表達的意思。
在理解句子過程中記住的是句子的意思而不是句子的原詞語,還包括對句子進行自發(fā)推理,而且將推理結果與句子意思一起儲存。通常能夠從言語信息中提取意義,但不會記住確切的措詞。記住信息的意義是正常理解加工的一部分。
譯員運用一套啟發(fā)式策略對言語進行加工即運用各種與語義、句法有關的策略主動構建言語的意義表征。譯員產生對于結構與功能的期望會對言語解析與語義表征的構建起促進作用。在理解過程中,句法與語義交互作用,在對句子進行語法分析的最初階段利用所有可獲得的信息。
在進行語義加工時,通常使用以下策略:
1.百科知識策略。根據句子語義,分析其合理性。
2.思維連貫性策略。思維的連貫性表現(xiàn)為表達內容的相關性:語義相關的句子或者敘述相鄰;理解事件發(fā)生的順序。
3.語境策略。語境有助于對詞或者短語特定意義的理解,從而消除歧義。語境可小至言語內的詞、句、篇,大至言語外的社會環(huán)境或者情景。
4.信息分布策略。句子加工時需:找出已知信息;在記憶中搜索與已知信息相聯(lián)系的事件;把新信息與已知信息聯(lián)系起來,從而把新信息整合到記憶中。
理解句子常常需要推理,因為一個句子的字面意義常常不是說話者或者書寫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三意義編碼
一般情況下,以源語發(fā)言的意義而不是以源語詞匯為基礎產出譯語。意義編碼方式有語義編碼、聽覺編碼與視覺編碼。發(fā)言的聽辨分析以聽覺編碼為主即通過感覺系統(tǒng),直接對外界信息的物理特性進行加工,提取事物的各種特征。同時,利用屏幕顯示與發(fā)言人的體態(tài)語獲取信息進行視覺編碼。視覺領域的圖像記憶、聽覺領域的聲像記憶所保持的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性編碼。
Gile認為,“為了識別詞匯,必須分析輸入聲音的聽覺特征且與聽者長時記憶里的模型比較”[3]。連續(xù)言語的識別需要譯員借助言語的特點對其進行切分,才能提取其意義。
單詞內的音高變化是聲調,具有辨義的作用。句中的音高變化是語調,為知覺加工提供句子結構的信息。音長則能夠標識句子、短語的邊界。音強線索可以用來切分連續(xù)語音,完成詞匯意義的提取。
自下而上模型認為,閱讀過程是從字母到詞到句子再到語篇的有序自下而上的理解過程。Gough的閱讀過程模式描述了閱讀過程從形象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形成開始直至讀者用言語對閱讀內容作出反應為止的過程[4]。也就是說,閱讀開始于眼睛的注視,此時印刷符號在視網膜上形成肖像表征,讀者首先對字母加以辨認,然后由字母組成的詞達到心理詞典,讀者獲得意義,最后詞在句中加工。
四任務協(xié)調
任務協(xié)調需要譯員協(xié)調耳聽、眼看、腦想、手寫與口說等多環(huán)節(jié)注意力分配,同時根據語篇特征,協(xié)調運用邏輯化、輪廓化、視覺化與模塊化等記憶方法,合理高效使用有限記憶容量以期完成源語信息的理解加工與譯語信息的生成加工。
邏輯化指譯員在源語理解時分析語篇的內容與結構,在語言轉換與記憶操作中辨析與梳理意義單位間的聯(lián)接,從而在譯語表達時重組與輸出意義及其邏輯關系。Jones認為“理解講話最關鍵的是識別主要思想,然后是分析這些思想間的(邏輯)聯(lián)系”[5]。
請看下列例示:
Finally, girls don’t have many role models to look up to. Not very many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ers are women, especially in later grades. When the media picture mathematicians and scientists, they usually picture man. As a result, girls aren’t inspired to choose these fields as careers.
上面的發(fā)言在譯員記憶中可以邏輯化為:
①Finally, girls don’t have many role models to look up to;
②Not very many mathematicsand science teachers are women;
③especially in later grades;
④When the media picture mathematicians and scientists;
⑤they usually picture man;
⑥As a result, girls aren’t inspired to choose these fields as careers.
輪廓化指譯員在源語理解時分析語篇的內容與結構,在語言轉換與記憶操作中理清與組織,使意義框架化、條理化,從而在譯語表達時重組與輸出意義及其結構。Jones認為,“為了使(講話)結構更容易保存,可以在心里把主要思想或部分等基本成分按序排列。譯員可以使用講話的基本結構作為一種輪廓來粘合講話的其他部分”[6]。
請看下列例示:
廈門大學和成功大學有很深的淵源。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廈門外圍最近的城市是臺南,距離只有260公里,比離福州的300公里還近。
其次是就歷史背景而言,明末駐扎在廈門的將領鄭成功于1662年由廈門來到臺南,建設臺南,成功大學的校名就是起源于鄭成功。
再就文化層面看,廈門與臺南講著同樣的方言,祭拜同樣的媽祖。
最重要的是去年初朱校長來到我校,共同簽署了兩校合作與交流協(xié)議書,建立了兩校深厚的友誼。
上面的發(fā)言在譯員記憶中可以輪廓化為:
廈大與成大的淵源:
①位置:(廈門—臺南:260公里)<(廈門—福州:300公里);
②歷史:鄭成功(廈門→臺南)→成功大學;
③文化:廈門≈臺南(方言、媽祖);
④重要:朱校長→我校(協(xié)議書)→友誼。
視覺化指譯員在源語理解時分析語篇的內容與結構,在語言轉換與記憶操作中加工與處理而形象化為心理圖像,從而在譯語表達時重組與輸出意義及認知圖式。Jones認為“譯員不是面對一系列不相關的詞語而是有意義的語篇。因此,譯員必須關注意義而不是單個詞語。這樣做的一種方法是設法把講話的內容視覺化”[7]。
請看下列例示:
……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北有京澳高速公路與省會相連,南與澳門臨水相接,西與江門相交,東與深圳、香港隔海相望,中有港珠澳大橋相通,是一個海陸空交通發(fā)達、溫馨浪漫的珠江三角洲西岸核心城市……
可以像看到真實地圖一樣有效地從言語描述中建構認知地圖。上面的發(fā)言在譯員記憶中可以視覺化為:珠海在北、南、西、東四個方向怎樣連接,然后在心理地圖的幫助下表達這些信息。
組塊化指譯員在源語理解時分析語篇的內容與結構,在語言轉換與記憶操作中概括與切分意義單位,從而在譯語表達時重組與輸出意義組塊及銜接與連貫關系。索爾所認為“短時記憶之所以能處理大量信息,得益于我們能將信息組織為組塊的能力”[8]。
請看下列例示:
A rise in divorce rat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ingle-parent households and homosexual family indicate that the American is suffering a crisis of collapsing.
上例按主、謂、賓(定、狀、補)的成分切分為記憶單位,在譯員記憶中可以組塊化為:
①A rise in divorce rat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ingle-parent households and homosexual family
②Indicate
③thatthe American is suffering a crisis of collapsing
參考文獻:
[1][8]索爾所. 認知心理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巴特萊特. 記憶:一項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4]Gough P B.Word recognition[M].New York: Longman,1984.
[5][6][7]Jones R.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責任編校:簡子)
Application of APEC Model for
Interpreting Memory Training in Interpreting Teaching
WU Wenmei
(Zhuhai Branch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0988, China)
Abstract:Most current studies on interpreting cognition are still standing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its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search findings have not been substantially applied to interpreting teaching, or explanations and predictions for laws and the phenomena of it. Thus, its application value or instructive value does not show fully. Furthermore, most of these researches are highly theoretical or research-oriented rather than teaching-oriented. The author illustrates APEC Model: M = A + P + E + C, or elaborates it as M = A ( PEN ) + P ( S + S + P ) + E ( SAV ) + C ( LOVC ) in interpreting teaching.
Key Words:interpreting memory; training model; APEC model; application
作者簡介:吳文梅(1975— ),男,江西宜春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口譯。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研究項目“創(chuàng)新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模式”,編號:2012JK001。
收稿日期:2015-11-25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6)01-01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