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0)
?
中國微課現狀研究及其意義
張勝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課已逐漸成為教育技術領域探討的焦點。建立在微課基礎上的一些重大教學改革項目是微課實踐的重大途徑之一。本文對國內外的微課教學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并進一步探討其對教學課堂的意義。
微課;發(fā)展現狀;意義
“微”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既有“精深奧妙”的意思,又有“細小,輕微”的含義?!拔⒉薄拔⑿拧薄拔⒁曨l”正當行,我們這個時代也有了“微時代”的特征,在微時代下的很多微功能,給傳統(tǒng)的互聯網帶來了顛覆性的沖擊的同時,也在教育領域掀起了不小的改革波瀾,所以,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拔⑿驼n程”的全稱是“微型視頻課程”,它的主要表現方式是教學視頻,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根據不同需要采取圍繞知識點、實驗操作、疑難問題、例題習題等進行。它是在線教學視頻的一種,滿足了不同學習者對不同學習時間、不同學習地點、不同學習成本、不同學習方法、不同學習內容的不同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尤其是PPT,就某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實施MicroLESSONS研究項目,涉及多門課程領域,課程時長為30分鐘至1個小時,重視學習情境、資源、活動的建造,教學目標單一并且集中,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同時也幫助教師其進行教學設計;美國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課程Minicourse;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提出Microlecture,他所創(chuàng)造的“一分鐘的微視頻”揚名國際,核心理念是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緊密整合,使得學習體驗更加有效率,更加“聚焦”。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微課程”研究在國外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微課的發(fā)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學資源不一致,有的是視頻式,有的是教案式;課程內容主要用于培訓及學習等方面,應用領域有局限性;課程資源的較為單一。
在國內,同樣有許多高校學者、一線教師等對微課程進行了研究或在課堂上實施微課教學,并取得了卓越的教學效果。微課作為一種載體,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成績。
率先提出了“微課”的概念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的胡鐵生老師,他認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踐,反映教師在針對某個知識點或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所運用和生成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結合體。“微課”具有類型多樣、主題突出、交互性強、情景真實、使用方便、可生成性等諸多優(yōu)點。
基于對微型課程的內涵及實踐分析,廣州大學教育學院的田秋華副教授將其定義為:基于學校資源、教師能力與學生興趣,以主題模塊組織起來的相對獨立與完整的小規(guī)模課程,適用于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及各種課程類型。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活”,微課程應被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中,成為是課程的重要形式之一。
國內學者認為,國內研究者使“微課程”其更加得本土化,“微課”是對其的新解讀,從而為國內教學所接受。同時,它的特殊學習方式也滿足了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的需求。
微課程是一線教師自行設計、時間在三到五分鐘左右的微小課程,為教師所需,為教師所用,源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解決了工作中的棘手問題;微課程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新范式。學習者能夠方便有效,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是微課程得到關注和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
微課的形式豐富多樣,靈活充滿變化,可以是一段生動的presentation,也可以是一段幽默的FLASH,又或是一段內容豐富的PPT,總而言之,微課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單一模式,借助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使得教與學變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吸引學習者的興趣和注意力。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微課讓制作者和學習者都沉浸并且享受其中,激發(fā)學習者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探索的天性。在維克制造的場景中積極構建知識的,取代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充分符合了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
當今時代是智能手機的天下,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者來說,觀看一段微課視頻是在簡單容易不過的事情了。微課可以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視頻網站的興起、流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播放時長短、內容新鮮的微電影、微視頻讓“人人都成為生活的導演”成為現實,大眾成了創(chuàng)造和傳播媒介;同樣在教育領域,一線的教師開始紛紛嘗試以數碼的方式制作自己的微視頻課程,在某些網校,這種方式更為普遍。他們的教師行動更為迅速,爭相推出自己的“微課程”,通過這些內容豐富多彩,時間長短不一的針對性學習視頻,供學習者們利用空閑零碎的時間,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on the go。
作為當代社會的產物,微課因其對廣大學生的影響,對于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也有導向作用。在高校,中小學提倡并推廣微課,對于我們提高教學質量,改革學習制度,改良老師的上課方式,對于教師的實踐應用有著引導的作用。一方面,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作業(yè)以微課的形式上傳,增加了師生互動機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會加強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制作微課需要運用到剪輯、計算機、互聯網、視頻拍攝、等多項技術,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會不斷提升,可謂一舉兩得。
2015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對話理論構建大學英語教學及評價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5385)
G420
A
1671-1602(2016)20-02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