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澤婧(貴州省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
?
淺議編舞技法在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孟澤婧
(貴州省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當前的時代呈現出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并滲透融合了外來文化,各種現代化的文化內容開始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其中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的創(chuàng)作也不例外。為了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當代舞蹈也使得創(chuàng)作者對編舞技法開始出現了轉變,通過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技法來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編排。在這種現代化文化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舞蹈藝術作品,但與此同時也存在很多為了應付觀眾而出現的各種贗品。本文將透析創(chuàng)作實踐中運用編舞技法后產生的不同狀態(tài),并分析論述編舞技法在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作中的具體運用如何把握。
【關鍵詞】編舞技法;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作運用
在當前的多元化文化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舞蹈技巧開始出現各種競技手法來不斷滿足人們對舞蹈觀看的需求,以此獲得更高的票房或者是觀眾的喜愛。其中民族舞蹈為了迎合舞臺表演的需求在編排上也進行了一定的修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民間舞蹈內涵和精神方面,產生了一定的變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傳統非常悠久和豐富的民族,其中最為突出的一朵奇葩是民族民間舞蹈。這種舞蹈的形成是與我國各個不同民族的習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生產勞動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建國初期,我國眾多藝術家們在對元素藝術化的不斷探究和提煉中將其通過舞臺呈現出來,并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在這個發(fā)展的基礎上,逐漸讓民族民間舞的的作品開始走進了劇場,并向藝術更高的舞臺邁進。尤其是當前隨著國際外來文化與我國文化的融合與滲透,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以及愛好和審美觀念,人們更加趨向于對各種復雜、多變更高級快速的藝術形式感興趣。因此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發(fā)展使得創(chuàng)作編舞的藝術家開始從技法上來迎合觀眾,對傳統的編舞模式進行了突破和改變,而是以一種新的審美原則和藝術原則展現在我們面前。并在舞蹈肢體語言表達中也打破了常規(guī)的動作規(guī)律,更加善于通過時間、空間的利用來呈現多變性,編創(chuàng)出變幻出新的動作方式。在風格上,更加多元化、個性化以及豐富化。傳統素材的基礎上也融合加入了現代化的技術手法,讓民族民間舞蹈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的面前。但這些創(chuàng)新現代化的元素,也出現了盲目性的追潮和一味迎合觀眾的現象,使得部分民族民間舞蹈作品成了迎合觀眾的形式刺激的贗品。編舞技法開始失去對文化了解的根本,而是對技法進行套用,使得民族民間舞蹈呈現的主要是表面的豐富多樣化,但實質上卻失去了其根本民族舞蹈應具有的韻味和傳統文化的精神。因此,從創(chuàng)作現狀來看,民族民間舞在現代編舞需求的影響下,有一定創(chuàng)新的同時,必須根植于民族民間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舞蹈傳達的內涵,將民族民間舞的傳統形式和編舞技法更好的結合,不僅弘揚我們民族精神,又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
(一)辯證的運用“編舞技法”
民族民間舞蹈的編舞技法在技術方式上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這些不同的編舞技法也是時代發(fā)展變遷的必然產物,是為了不斷滿足和服務于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不斷變化的審美觀念。作為編舞技法的教學引導,要讓學生意識到這種舞蹈編排與現代人的精神與靈魂的融合與協調,并不要受到部分觀眾在突出個性或者變革的現代化意識中的影響和片面沖擊,并注意在編排舞蹈中使用恰當的適合大眾普遍的欣賞舞蹈,迎合時代必要的發(fā)展特點為學生的編舞技法滲透積極向上的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刺激和影響觀眾的視覺感官,帶給人積極和正能量,真正能夠給予人心靈的傾瀉。
(二)追溯回歸到民族的本源
從某種意義上,對于民族民間舞蹈在現代化舞蹈發(fā)展的趨勢中,其核心和源泉是民族民間舞蹈的傳統靈魂的把握,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才會獲得舞蹈藝術的成功,并以此作為創(chuàng)新的根本才能獲得更大的舞蹈創(chuàng)作空間。這就需要尋根問祖,借鑒和汲取前人所留下的寶貴舞蹈經驗來結合現代舞蹈創(chuàng)作,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這個過程重點是要保持對傳統東西的學習與繼承的重視。因為民族民間舞蹈是一種“傳統”的文化藝術,更是傳承下來民間舞的“源”,應多層次、多角度的追溯本源。在編舞教學中,要讓學生意識到民族民間舞蹈是在我國不同民族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和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中所產生和發(fā)展而來的,其中積淀和蘊藏著本民族的精神意蘊、文化內涵、體現本民族的情感表達方式,也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所以在民族民間舞蹈的編舞技法上,要追溯回歸到民族的本源,繼承和保留我國的傳統藝術精華。
(三)運用現代的技術手段進行編舞創(chuàng)作
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中,現代化的舞蹈編排技術手段是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進行有效表現的重要方式。例如《云南印象》是一種具有傳統之美且賦有現代氣息的舞臺力作,從內容和表現手法上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原始與真實,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更容易走進人們的心靈。這也是民族民間舞蹈中通過傳統文化素材與現代編舞技法的融合,對舞蹈進行了重組與創(chuàng)新,實現了原生態(tài)的的民間歌舞與現代意識的一個“整合重構”。在課堂教學編舞技法的引導過程中,要基于對云南少數民族原生態(tài)歌舞技巧的表現,來融合貫通當前現代的舞蹈觀念和先進的舞蹈技巧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提升,并為了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通過舞臺燈光、畫面等現代化技術的設計補充,讓作品的表現更加飽滿和豐富,使作品達到了更高的藝術水平。
綜上所述,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我國幾千年來非常悠久和寶貴的藝術財富,如果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失去了我國傳統文化本身的根,那也就沒有了民族民間舞蹈的精神和靈魂,舞蹈作品也就無法呈現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寓意。在民族民間舞蹈的創(chuàng)作和編排上,要根植于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的源頭,并結合現代人的審美理念來進行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創(chuàng)新,才能開創(chuàng)民族民間舞蹈更好的創(chuàng)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