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英
【摘 要】議論文論據(jù)的定向轉述及析理是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重難點,本文按照“查找分析問題、點評修改提高、探索教學方法、引發(fā)教學思考”的思路,研究探討定向轉述及析理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綜合等能力。
【關鍵詞】興趣;入門教學;教學做合一;愛滿天下
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經(jīng)過八十多年的考驗,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當日資企業(yè)如雨后春筍般進駐蘇錫常,作為一名日語教學工作者應努力把原先的單純性“知識灌輸”、為應試而大量做題轉為“能力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開口能力,以形成主動發(fā)展的動力,讓他們通過模仿、操練,在實踐中掌握技能。陶行知先生的有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正好可以運用于我們的日語教學。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生涯的各個階段都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他在《新教育》中提到:學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都說語言學習很枯燥無味,愛因斯坦也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學習日語的動機和興趣不同,每個人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的積極性和差異性就會很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參與學習的動機,從而調(diào)動他們潛在的學習需要是不可或缺的。同一班級的學生絕對智力水平很相近,日語學習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如果對日語不感興趣,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就會缺乏學習日語的熱情和內(nèi)在動力,要讓學生明白,學日語是在學習另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能夠開拓視野,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基礎,從入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陶行知先生主張在德育方面從小事做起,實行嚴格的人才教育方法。由此想到在日語教學中,日語作為一門語言,識記的東西勢必很多;同時作為我校的一門專業(yè)課,重視它的入門教學、加強第一印象產(chǎn)生的首因效應為學好這門語言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一堂日語課,是師生的第一次接觸也是本課程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學生只有真切地感受才能深入到學習中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生通過探索、比較,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且對記憶的內(nèi)容更透徹,掌握更牢固。學習日語的興趣得到強化進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做合一,學會動腦又動手
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訓練包含很多方面,其中有一條就要求學生會動腦動手。在日語教學中,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既注重“情境”又兼顧“學以致用”,教師盡量使二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在特定的情境驅(qū)動下進行實際運用,從而獲得成功,以增強學生學習日語的自信心。例如在講述料理的做法這一塊時,學生普遍對餃子的制作感到有興趣。我就特意安排了一堂邊操作邊用日語來講授餃子制作的會話課,讓學生自主搭配、尋找合作伙伴,以包餃子為主線練習會話,在一個模擬環(huán)境中真正包了回餃子。從而既鍛煉了開口能力又實際掌握了餃子的制作方法,可謂一舉兩得。陶老先生主張的“教學做合一”思想,即教是單邊的教,教學是雙邊的配合,教學做合一是完整的結合,這一教學思想一直被眾多教育工作者確定為自己教學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掌握知識,勢必要比紙上談兵記得牢。
四、愛滿天下,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事業(yè)的寫照,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孩子,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是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他都會關注。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的主要原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同的學生塑造出不同的角色。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培養(yǎng)他們積極健康的思想道德,加大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對于他們在學習上所表現(xiàn)出的失誤,應以一顆寬大的包容心,給予他們耐心的指導,分析原因鼓勵他們?nèi)ヅふ医鉀Q方式,從而使學生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以及殷切的希望,進而更自覺地投入于學習?;叵胛覀儸F(xiàn)在的教育中,老師似乎把更多的關愛給了優(yōu)等生,忽略了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后進生。一視同仁,平等待人,不僅是取得學生信任的條件,也是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些后進生,往往處于煩惱、緊張、苦悶甚至絕望之中,這時教師要滿腔熱情地去關心學生,而不能漠然處之、無動于衷,更不可譏諷嘲笑,嚴加指責。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繼承和發(fā)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不斷豐富陶行知教育理論,在教育實踐中靈活運用陶行知理論,使行知理論不斷發(fā)揚光大。現(xiàn)行課程改革需要現(xiàn)代陶行知。在日語教學中,結合學科特色、充分運用“行知”思想,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求學生語言方面聽說兩完美而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才。
【參考文獻】
[1]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2]馬艷.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化歸思想方法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3]許陽.選擇性學習在中職學校手焊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4]黃斐.普通中學教務管理效能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