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霞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要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學習中,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是通過閱讀積累來的,語言表達的方式是通過閱讀學來的,語文學習中到處都是閱讀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在生活中大家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閱讀就是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途徑,通過閱讀學生的知識面不再局限于教師講授的知識,而是通過閱讀自己也了解了很多知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覺得語文是一門無聊的學科,語文的學習也得不到重視,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用靈活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
一、營造閱讀氣氛,為閱讀教學打下基礎
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是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積極地閱讀、高效地閱讀。初中生的閱讀習慣仍需要教師進行引導,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地發(fā)現(xiàn)閱讀帶來的快樂,喜歡上閱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的書籍,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籍讓學生閱讀,這樣給學生展示的空間并給學生一些指導就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很好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二、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
閱讀教學不是單純地讓學生閱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學到知識,在語文應用的時候可以靈活地運用在閱讀中積累的知識。在組織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學生做讀書筆記的過程不僅是對知識鞏固和理解的過程,還可以加深印象,在以后用得到的時候可以靈活地運用。另一方面就是讓學生寫讀后感,讀后感就是學生對閱讀的一個總結和體味,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閱讀過程中的重點和閱讀中自己的不足,幫助學生改正和進行更有效的閱讀。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每一位學生感興趣的書籍不一樣,閱讀方向也不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讀書方向,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努力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成績。只有學生能做到通過閱讀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的技巧和素材,為語文學習做準備,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相信在教師靈活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和學生的不斷努力下,一定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龐曉芳.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學周刊, 2011(0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