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祥
【摘 要】傳統(tǒng)教育模式為我國的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使我國高速發(fā)展普及教育成為可能,可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弊端也越加凸顯,網絡化信息化也在改變著我們的教育模式本文從傳統(tǒng)教育著手,展望未來教育,提出網絡教育發(fā)展的必然性。
【關鍵詞】傳統(tǒng)教育;網上教育;未來教育
一、班級授課制的不足
我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聽課、完成作業(yè)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班級授課制還是占主要的地位,教師為中心的課程隨處可見,班級授課制在教學過程中的弊端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班級授課制也愈發(fā)凸顯其不適應性。
(1)班級授課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面向班級,使用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和教學進度,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學內容、時間和進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更多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2)教學領域主要局限于課堂,容易產生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由于以課為活動單元,而課堂又有時間的限制,因而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人為分割,以適應課的要求。
(3)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少。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不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4)缺乏真正的集體性。在班級教學中,每個學生都獨自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雖然向許多學生同樣施教,而每個學生都各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掌握,每個學生分別對教師負責,學生與學生之間并無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擔任何責任,無必然的依存關系。
如果把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比喻為齊步走,那么再形象不過了,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統(tǒng)一的考核要求,想跑的跑不起來,想慢的又慢不下來。這種不顧學生客觀上存在認知差異的“齊步走”教學模式,使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弱的學生又“吃不了”。不利于更多的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得到最為有效、合理的發(fā)展。同時,班級授課制采用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已經經歷了幾百年,顯然不是很適應現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
當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班級授課地位有了開始動搖的跡象,取代的有:個體教學法,網絡教學,視頻教學,有人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市場調查,其中家長對于教育的投入只有20%學校,另80%在校外培訓機構,比如新東方教育,李陽瘋狂英語教育等,另有培訓機構中出現網上教育,有上海滬江的1對1cctalk師生互動教學,騰訊視頻教學,優(yōu)酷視頻教學還有很多的網上培訓也在有之前的成年考試培訓逐漸轉向中小學生,網上教育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全天候,無地域性,多選擇性,有正對性。
二、上網學習方式
根據網上學習中學習者參與閱讀、在線討論等學習活動的方式,我國學習者當前的網上學習方式可以分為三種主要的類型:個人自學型、小組拼湊型和資料拷貝型。
(1)個人自學型:個人自學型的學習者主要依靠閱讀學習材料、完成作業(yè)、按照要求復習并準備考試進行網上學習。對上海電大98級金融專業(yè)專升本開放教育試點學生進行的歷時三年的問卷調查顯示,學生自學教材、作業(yè)練習、收看錄像和上網的學習時間在總學習活動中已占到60-70%的比重,構成網上學習的基礎。征洪寶等,2002)在個人自學型的網上學習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提供電子化的學習材料,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完全由學習者控制和選擇。這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上學習方式,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卻缺乏教師有力的學習支持服務。
(2)小組拼湊型:隨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推廣和網絡交互工具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實踐中開展了基于網絡的協作學習。問卷調查顯示,小組學習已經成為網上學習的主要學習形式之一。但在實施過程中,很多協作學習只是有名無實,協作過程只是體現為分組、布置任務、個人完成作品、小組成員作品組合這樣一個簡單拼湊的過程。這樣的小組拼湊型協作學習由于不具備協作學習的五個要素:正互賴性、個體職責、小組自我管理、社交技能和面對面交互(JohnsongsJohnson1991)故而不是真正的協作學習。
(3)資料拷貝型:網上學習應當以真實問題引起,并充分運用網上資源開展探究性學習,通過探究過程中的社會性交互促進分析性思考,從而解決問題并建構知識。然而在實踐中很多網上的探究性學習演變?yōu)閷W習者從網上拷貝資料,然后簡單組合成作業(yè)或作品。這種資料拷貝型學習方式雖然是以真實問題引起的,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進行真正的分析性思考,即使問題得以解決,也只是依靠單純的拷貝他人成果、資料并進行簡單組合。由于缺乏分析性思考這一學習發(fā)生的關鍵條件,資料拷貝型的網上學習中真正的學習并沒有發(fā)生。
未來教育,在中國的很多地方已經在倡導無紙辦公,無紙課堂,“一人一本”全球網絡交互教學等等,隨著電腦的平板化,Ipad等電子產品的問世以及教育APP軟件的開發(fā)已經為網上教育提供了基礎,網上教育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參考文獻:
[1]程智.對網絡教育概念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3,07(006).
[2]林君芬余勝泉.關于我國網絡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1,34(1).
[3]史培華.國外網絡教育述評[N].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