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美+候毅
【摘 要】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以高考為方向標,故而更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以“我講你聽”方式進行。新課改下的政治課堂教學雖然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但引導學生探究過程中,因沒有把握好問題的方向,課堂教學很容易走入“滿堂問”的極端。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正確把握提問的作用,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技巧,有效地以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這對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意義重大。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提問 ?意義 ?原則 ?技巧
體驗式學習,是指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一種體現人文理念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各種教學活動,情感體驗,讓學生有所感受,留下難忘印象的語言活動。以對知識和生活的體驗,智慧的開啟為宗旨,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全程參與和全身心體驗。
體驗式學習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體驗的條件,搭建體驗的舞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體驗,從而更好地促進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激發(fā)興趣,誘導情感體驗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應以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推動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體驗到上課是一種樂趣,愿意全身心參與課堂,投入到學習中去。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新知識背景下,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習動力,產生自發(fā)探索、思考問題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引入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中,首先讓學生發(fā)現能被2和5整除數的特征,通過觀察就能發(fā)現,在引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并且通過學生考老師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們會絞盡腦汁思考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從而很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在學習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后,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買鉛筆”。
鉛筆是孩子日常學習最重要的伙伴。每個人都有買鉛筆經歷。我們班有48位同學,老師打算每人發(fā)一支鉛筆。文具店里有兩種貨:5支一包或者3支一包。前者4元,后者2元7角。請你為老師設計一個最合理的買鉛筆方案,如何買最省錢。學生們通過討論之后,紛紛匯報最佳方案。就當同學們認為自己的方案最省的時候,其實,最省錢的方案就是買9包五支一包的鉛筆加1包三支一包的鉛筆。雖然多買了幾支,但是是最省錢的。這樣,孩子們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了身邊的數學問題,更好的激發(fā)兒童探索興趣和求知欲望,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收獲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yǎng)了兒童的數學情感。
二、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p>
1.鼓勵學生用直覺猜想,尋求解決思路
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教師上課舉了兩組例題讓學生來比對:4×(25+50)、4×25+50×25、8×(15+25)、8×15+8×25。
結果同學們發(fā)現有一組的結果時相同的,并且第二組的結果更簡單,這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這個時候,我鼓勵學生去找找,還有其他的算式是否符合這個規(guī)律,并且讓學生根據這些例題將規(guī)律表述出來。
學生通過直觀觀察,發(fā)現了乘法分配律的規(guī)律,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
2.提供參與機會,探索知識形成的過程
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準備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課堂中,讓學生猜想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寬有什么關系?會有怎樣的關系?你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接著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擺出長方形再記錄他們的面積和長寬的數據,發(fā)現規(guī)律。并且將這些實驗數據記錄下來完成表格。
學生通過實驗、計算、觀察、分析,發(fā)現了長方形的體積計算公式。讓學生不做知識的消費者,去做知識的生產者。
三、自主探索,提供體驗的空間
教學中,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探索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的過程,經歷發(fā)現、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從而更好體驗成功的喜悅,真正做到主動質疑、主動探究。
1.提供開放的活動時空,激勵自主探究
例如教學“甲數與乙數的比是4∶7,甲數是8,乙數是多少?”教師學生理解題意,根據問題,各自發(fā)揮想象,尋找各自的解題方法,然后以小組匯報交流,最后各小組代表說出不同的解題思路。
有的學生提出:只要找到甲數是乙數的4/7,就可以用8÷4/7求出乙數。有的學生提出:可以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將前后項分別擴大2倍,前項就是8,后項就是14,從而求得乙數。還有學生提出:甲數與乙數的比是3∶10,可以說:“甲取3份,乙占10份”,用8÷4=2,既得出每份的數是2,再用2×47=14而求出乙數來。這樣,給學生提高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體驗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快樂。
2.倡導合作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問題能力
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彼此溝通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和過程,互相討論分析,揭示知識的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溝通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180°”時,教師要學生準備各種三角形。課堂中讓學生自己驗證三角形內角和180°。這時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驗證,發(fā)揮群體智慧。學生通過共同動手、動腦,很快的解決問題,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協(xié)作精神和合作方法。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以平等的態(tài)度信任每位學生,讓他們既是知識的消費者,又是知識的生產者,參與學習的每個步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意識,是他們在知識中體驗學習,在實踐中體驗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