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旭
【摘要】在功能翻譯理論的指導下,本文探討了紅色旅游文本的文本類型,提出了紅色旅游文本的翻譯標準,再次標準指導下,促進紅色旅游文本的翻譯。
【關鍵詞】紅色旅游文本的翻譯;功能翻譯理論;翻譯標準
一、引言
近年來,中國的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其中,作為一種新型旅游方式,并且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紅色旅游蓬勃發(fā)展。不但國內(nèi)游客關注這一新的旅游方式,不少國外游客也樂于參觀紅色旅游景點,進一步了解中國。因此,紅色旅游文本的翻譯對于促進中外交流有重要的作用?;诖耍P者嘗試從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主要從文本類型以及翻譯標準紅色旅游文本進行分析,希望借此能給更多讀者啟發(fā)和思考。
二、紅色旅游文本的文本類型分析
在完成一項翻譯任務時,不論是從傳統(tǒng)視角還是從功能主義理論視角,譯者應當認真分析源語文本(ST)與目的語(TT)文本。正如Nord所說,“沒有源語文本就沒有翻譯過程”,對其認真分析是翻譯過程的必要步驟?!拔谋绢愋汀保╰ypology)這一概念由Katharina Reiss首先提出來的。它能“幫助譯者具體分清為完成某一翻譯目的(Skopo)所需要的相同級別的恰當?shù)燃?。”謝天振教授指出,有時目的語文本的功能有別于源語文本的功能,例如中文譯本的《格列夫游記》是兒童讀物,而這本書的英文版本卻不是為兒童所著。因此,文本類型的歸類對于譯者所要翻譯的源語文本非常重要。
紅色旅游文本主要是為了緬懷傳遞光榮的革命歷史,革命精神,其目的也很明確,即吸引游客參觀紅色旅游景點,并向人們重現(xiàn)真實的紅色革命史實。因此,根據(jù)Reiss對于文本類型的劃分,這種文本主要是基于內(nèi)容的文(content-focusedtext,或者稱之為“呼喚型文本”(appellative-focused text),很多紅色旅游文本包含大量信息,例如,
Example l:
孟良崮戰(zhàn)役,發(fā)生于一九四七年五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在山東省蒙陰東南地區(qū)對國民黨軍隊發(fā)動的一次山地進攻戰(zhàn)役。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華東野戰(zhàn)軍浴血奮戰(zhàn),一舉殲滅號稱“五大主力之首”的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少將副師長蔡仁杰,斃傷、俘敵三萬二千余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一舉粉碎了蔣介石對山東重點進攻的戰(zhàn)略計劃,扭轉(zhuǎn)了華東戰(zhàn)局,在解放戰(zhàn)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摘自孟良崮旅游宣傳冊第1頁)
例一對孟良崮戰(zhàn)役進行了全面介紹,包括戰(zhàn)爭時間、地點、參戰(zhàn)雙方、戰(zhàn)爭原因以及戰(zhàn)爭結果。源語文本陳述客觀,信息豐富,且無主觀評價。因此,所有與此次戰(zhàn)爭相關的重要信息都應當全面、客觀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Example 2:
沂蒙老區(qū)的人民用小車推動了歷史,用乳汁育養(yǎng)了革命,用血肉為共和國天添彩,由此孕育形成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摘自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宣傳冊第1頁)
例二的文本屬于呼喚型和信息項文本,主要是沂蒙人民對中國革命歷史的具體貢獻。作為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旅游宣傳材料,這個宣傳冊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游客到博物館回顧革命歷史,感受沂蒙人民的革命精神并且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三、紅色旅游文本的翻譯標準分析
在功能翻譯理論者看來,翻譯是基于源語文本基礎之上的交流行為,在真正翻譯活動之前,需要多方共同協(xié)商。因此,翻譯目的起著非常重要并且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是判斷目的語文本是否是個準確翻譯的決定性因素。對富有經(jīng)驗的譯者來說,他們能依據(jù)經(jīng)驗推斷出文本的功能和目的。然而,對于經(jīng)驗不足或?qū)W習翻譯的人來說,推斷出恰當或正確的翻譯目的并非易事。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多個方面分析“目的”,這也正是Nord所提出的“翻譯標準”(translation brief)。翻譯標準應包含顯性或隱性的信息——文本功能、目的語文本發(fā)起者、預計目的語接受的時間地點等。
(一)發(fā)起者
一個翻譯活動的發(fā)起者指的是想通過譯入語達到某種目的或產(chǎn)生某種效果的人。要注意的是,譯文的發(fā)起者與源語文本的作者,即文本制造者不一定是同一人。
紅色旅游的發(fā)起者一般是當?shù)卣蛘弋數(shù)芈糜涡姓块T、機構。我們可以注意到孟良崮景區(qū)的宣傳冊是由“山東蒙陰孟良崮旅游開發(fā)公司”制作分發(fā)的。他們的目的是想通過幫助人們回憶中華民族的英勇斗爭回顧歷史,緬懷英烈,實現(xiàn)經(jīng)濟、政治方面的雙贏。
(二)源語文本和目的語文本接受者
源語文本接受者主要是指去旅游景點參觀的游客,其中有很多是由一些機構、組織、公司和社會團體組織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的活動。他們同屬一個文化,共享很多文化預設信息,因此,不需要導游的進一步講解,如例三,
Example 3:
孟良崮旅游區(qū)位于蒙陰縣與沂南縣交界處,屬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27.2米,面積15平方千米,相傳宋朝楊家軍將領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F(xiàn)在山上尚有旗桿窩、跑馬梁、拴馬石、試刀石、刑場等遺跡,山下有一片廢墟,據(jù)說是宋朝楊家軍焦贊的營盤。
(摘自《臨沂市導游詞》第109頁)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諸如“蒙陰縣”“沂南縣”“宋朝”“楊家軍”“孟良”“焦贊”,這樣的地名,人名,其中有些連源語讀者都不熟悉,更何況是來自其他文化和國家的地語讀者。因此,在進行翻譯之前,分析了源語接受者之后,譯者更要分析目的語接受者。面對例3中富含文化背景的詞語,如“楊家軍”“孟良”“焦贊”,這些目的語讀者從來沒聽過的文化詞匯,筆者建議刪除。因為在對導游詞進行譯介的時候,將其刪除是比較好的做法,在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有意識的翻譯活動。
(三)文本接受的時間和地點
相較于旅游宣傳冊,導游詞的傳遞時間和地點尤其需要關注。導游詞是景點解說員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向游客傳達的相關信息,依據(jù)傳遞時間、形式、地點、傳達人員的不同而變化,如陳剛教授所說,導游詞翻譯文本應具有內(nèi)容充實、生動有趣、真實可信、實用性強、文化性強、啟迪收益、幽默風趣等特點。
四、總結
通過功能翻譯理論的視角,我們看到,翻譯標準的指導,可以更好地推動對山東紅色旅游文本翻譯進行嘗試性的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l]Munday. J. 2001.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Nord, C.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Reiss,K.2004.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Snell-Hornby,M. 1998.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高明等.臨沂導游詞[Z].臨沂:臨沂市旅游局,2007.
[6]謝天振.翻譯研究新視野[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