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強
摘 要:充分結合初中化學當前的教學狀況,深入探究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多重角色構建具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以便為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角色轉變
新課程改革對初中化學教學的要求為: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以化學知識體系為主要載體,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供學生的素質。對此,筆者就化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如何構建多重角色,從牧羊人到引導者轉變提出一些拙見:
一、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1.過度干預學生學習生活
在新課程深入改革后,雖然部分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尊重學生的人格,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依然存在師生不平等的關系,用“尊長”的眼光看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同時,老師過度干預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發(fā)揮的主導作用遠遠大于學生的主體表現(xiàn),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揮的空間,并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缺乏情感紐帶
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僅采用教學來維持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缺乏情感紐帶,無法從內心深處做到相互關愛和體諒。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學生遇到困惑的事情,感到失意、迷茫,或者是自身情感上出現(xiàn)誤區(qū),老師也難以深入了解學生,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進而影響初中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降低化學教學水平。
3.過度強調教
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是教師的主要工作責任,也是教學理念的重要內容。但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的途徑較多,而當前大部分老師只是一味地強調教,沒有真正做到“少教多學”,難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的時間較少。目前,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老師依然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單純的師生關系教學突出。
二、巧妙轉換教師角色,打造化學有效課堂的策略
1.合理扮演“隱退者”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性
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隱退者”的角色,準確把握教學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隱退真正成為一種藝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性。
例如,在學習“蠟燭的燃燒”這一課時,其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拉瓦錫實驗,深入了解蠟燭燃燒之后發(fā)生的質變和變質。因此,可以合理引入課題:同學們,通常在停電情況下,大家都會使用蠟燭照明,但同學們真正認真觀察過蠟燭嗎?蠟燭在燃燒之后會變成什么呢?這些生活中非常細小、較為常見的事情,能夠給我們的化學課帶來怎樣的啟示呢?——引入課題:蠟燭的燃燒。
實驗材料:蠟燭、彈簧測力計(師生共備)、燒杯和澄清的石灰水(老師準備)。
師:為了準確了解蠟燭在燃燒之后發(fā)生的質變和變質,首先就需要同學們自己觀察蠟燭的形態(tài)。同時,在觀察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精細的測量,全面總結蠟燭燃燒前的特征。在陳述完畢之后老師隱退,為學生提供時間。
所有學生都開始測試蠟燭的重量、尺寸和外觀形狀,然后再進行總結。
老師再利用30秒課堂時間,提出蠟燭在燃燒之后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要求同學們認真觀察并進行全面總結。
讓學生花10分鐘的時間觀察點燃的蠟燭??偨Y得出:蠟燭逐漸減少,并且產生蠟油。
師:通過上述兩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再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根據(jù)前面所學的二氧化碳的知識點,用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老師開始動手實驗,首先將石灰水倒入燒杯中再倒出,再將內壁留有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燃燒的蠟燭上,讓學生認真觀察石灰水的變化。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觀察的蠟燭燃燒的變化和石灰水的變化,全面總結蠟燭燃燒之后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讓學生花15分鐘的時間進行總結。蠟燭的質變就是由固態(tài)逐漸變成了液態(tài),而燃燒掉的蠟燭逐漸變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最后由老師和學生共同進行討論,總結實驗。
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的隱退時間較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同時,老師準確把握課堂教學時機,采用提問導學式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因此,老師可以由臺前的教學者轉變?yōu)椤半[退者”的身份,為打造有效課堂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重塑新型師生關系,讓情感成為聯(lián)系師生關系的紐帶
在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了能夠更好地從牧羊者的身份轉變?yōu)橐龑д撸紫刃枰蠋熑婵陀^地認識到自己角色轉變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同時,老師還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情況,準確定位,全面塑造老師、同學、朋友乃至于解語者等多種角色,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首先,老師在扮演師長角色時,對于重要問題的矯正,應以情感為基礎,嚴厲地向學生提出“你必須這樣做”的要求;其次,扮演同學的角色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中。當根據(jù)教材知識點提出問題時,老師則扮演同學與學生共同討論學習;再次,當扮演朋友角色時,主要表現(xiàn)為師生交流層面。老師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和郊游的機會,與學生深入溝通、交流,共同成長;最后,扮演解語者的身份主要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情感傾訴方面。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空余時間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深入感受中學時期學生的心理情感,讓學生能夠向老師吐露自己的心聲,讓情感成為聯(lián)系師生關系的重要紐帶,真正從牧羊者的身份轉變?yōu)橐龑д摺?/p>
總之,在當前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始終堅持“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教學宗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提高化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榮生.在信息技術和初中化學課程整合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8).
[2]劉勇.化學教學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5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