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麗
摘 要:新課標中有規(guī)定,學校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在實驗過程中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切入點,采用多種方式來教導學生規(guī)范動手,拓展實驗課的范圍,讓學生養(yǎng)成動手的好習慣,學生動手實驗不僅可以學習到知識,還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其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生物教學;實驗教學;動手能力
這幾年,我國一直推廣中學生的素質教育,所以生物實驗教學在學科中的地位也有所上升。在生物課程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實驗,該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
一、由興趣入手,使學生樂于動手
生物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很多知識都來源于實驗,在生物課堂上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是無用的,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可以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所以,老師要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證明知識。例如,在學習“認識顯微鏡”的時候,可以將顯微鏡帶進課堂,學生看到陌生的東西會感到新奇,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老師再向同學介紹顯微鏡可以看到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此時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fā)了。
二、從生活入手,使學生勤于動手
在教學中,老師要教導學生靈活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并且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學會處理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楊樹葉、洋蔥、菠菜等植物的表皮細胞,讓學生在觀察的時候歸納表皮細胞排列的普遍特征,而老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向學生介紹本節(jié)課的知識,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實驗材料選擇的是洋蔥。
三、從課外著手,讓學生善于動手
因為課堂條件有限,很多的生物實驗在課堂上難以實現(xiàn),例如,“葉的蒸騰作用過程”“光合作用離不開光”等,在實驗的過程中受到時間的限制而看不到結果,所以,將實驗拓展到課外,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動手完成實驗。例如,在學習葉脈的作用時,布置一項任務,讓學生自己選擇樹葉,然后做成葉脈書簽。這種課外拓展的實驗不僅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完成實驗,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動手的興趣,通常在課上完成不了的實驗,學生在課下都能夠很好地完成。
總而言之,要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生物實驗中,老師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動手興趣,還要讓其養(yǎng)成動手的習慣,要有目的地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將實驗拓展到課外,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肖興祖.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意義[J].學周刊,2015(29):211-2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