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學宏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朗讀;感悟;能力;自主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1—0095—01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質量,是新課標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蹦敲矗绾伪M快地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應該以讀為本,以悟為主,以練為基,實施“讀、悟、練”融為一體的教學策略。
一、以讀為本,尊重感受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解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毙W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從朗讀開始的,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深化語文課堂功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讀每篇課文時都要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如,《釣魚的啟示》一文中的一句,有的學生讀出驚奇的語氣,有的學生讀出得意的語氣??梢姡鹬貙W生的感受,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從而誘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語言,引起感情的共鳴,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達到閱讀教學中“讀語悟其情”的目的。
二、以讀引讀,讀中感悟
在讀中感悟就是把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使學生對課文有所領悟,這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閱讀和表達能力。如,在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時,首先,筆者在指導學生品讀課文時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有關楊梅樹吮吸甘露的圖景,啟發(fā)學生由其意境美聯想到語言文字,再進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課文,不僅讀出對楊梅樹的喜愛之情,課文的語言文字也會通過感悟儲存在學生腦中。另外,讀書要做到“讀進去”和“讀出來”?!白x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這種自悟自得的閱讀體驗,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閱讀時依托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象,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三、以練導讀,提高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要避免單調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靈活多變的練習中充分享受到讀書的樂趣。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喜歡讀什么就讀什么,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自讀自悟的機會,在生動活潑、樂此不疲的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形成積淀,優(yōu)化語文教學。如,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的4、5、6自然段時,由于這三段的構段方法相同,筆者便把讀思、讀說、讀寫等有機結合起來,設計讀寫結合訓練:天空里還會變些什么來?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幾句話。實踐證明:通過引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引領學生發(fā)現課文構段的規(guī)律,可以習得方法,啟迪思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讀思、讀說與讀寫結合,先說后寫,水到渠成,能夠為單元的作文教學做好厚厚的鋪墊。
四、自主閱讀,放飛心靈
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語文教師做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堅持“以讀為本”的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以讀為本,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目的。語文閱讀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欣賞性的閱讀,應當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審美心態(tài),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理,不僅要觀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讓閱讀過程成為學生一次審美的體驗,一次發(fā)現美的旅程。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是悟的基礎,悟是讀的深入,練是讀和悟的融會貫通,是語言積累和運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過程。閱讀教學中應做到以人為本,“訓練”中包容“感悟體驗”;以讀為本,“感悟體驗”中體現“訓練”,讓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積累、模仿、創(chuàng)造,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