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 要】我國高校教育正是騰飛發(fā)展時期,國內(nèi)外高校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高等院校教育的辦學的機制和理念也在不斷地轉變,教學與學生管理成為一體,我們須在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將教學與學生管理有機結合,形成長效機制,為高校教育的未來開辟新的路子。
【關鍵詞】學生管理;建立機制;構建和諧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生活學習中的良師益友,是高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近年來,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兩方面找到了均衡點,相關工作成績突出,但是,從全國各高校學生管理現(xiàn)狀來看,教育與管理之間的關系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善與提升。高校學生管理,必須從強化學生思想的深層意識入手,采取創(chuàng)新的管理育人對策,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規(guī)范化、民主化、科學化,以取得管理育人的突破性進展。
1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和發(fā)展狀況分析
隨著高校發(fā)展規(guī)模越來越大,學生管理和教學等方面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概率就越大?,F(xiàn)在高校大部分都是按1∶200的比例分配班主任(輔導員)管理學生,有些院校比例更大,達1∶400以上,班級人數(shù)也較大,所以造成學生管理與教學方面工作有一定的困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省高校約65所,在校生約55萬人。各所院校的學生管理和教學的狀況都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教學是由教務處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由學生處負責。學生處負責宏觀管理工作,其職責主要為指導、協(xié)調、檢查和服務;各院/系負責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由各班主任(輔導員)對各班級進行量化考核,對學生進行思想指導、就業(yè)指導、教育等工作。教學主要由科任老師承擔。一般來說,負責專業(yè)課程教育的時間僅一個學期或一學年,只負責教學,或是上完課后基本上沒其他時間跟學生接觸、交流,就沒能很好深入到學生生活或其他方面。加上部分科任老師工作量大,與班主任(輔導員)交流也過于少,所以容易造成學生管理與教學工作脫離。
2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
2.1缺乏理論學習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一直存在的難題就是學生管理工作難以細致開展,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各個高校人數(shù)不斷增加,規(guī)模不斷擴展。而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學生人數(shù)有沒有及時進行更新和增加,這樣就導致了高校中學生與學生工作老師比例不斷減小的局面,出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管理的人數(shù)嚴重超標,再加上工作細致要求,很多老師甚至連管理分配學生的具體工作的難度都很大,自然很難再有精力來進行學生工作研究。也有部分管理工作的老師,管理觀念沒有及時更新,使得在具體管理的過程中,難以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也不能正確反映學生在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更加談不上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間接導致了學生工作中師生關系不和諧,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2.2服務意識淡薄
高校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學生,培養(yǎng)一流的學術人才,因此,高校的各項工作都應該圍繞服務學生和服務老師展開,這才是高校管理應該做的。而目前的情況是,學校學生工作的管理人員,思想中就認定學生是被管理的對象,其主要的工作是管理學生,不讓學生鬧事,出問題,老老實實上課就算是管理好了。按照這樣的思路,學生管理工作者在定位上就高學生一格,自然在很多方面很難關心學生,從學生真正需求的角度考慮問題,難以處理好與學生關系,自然也難以加強對于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自然難以在工作中進行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了。
2.3激勵機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進行學生管理工作中,都設置了一些學生組織,目的是加強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按照這一理念進行開展工作可以說初衷是好的,卻在具體工作中,這些組織就成為部分老師加強學生管理的工具,甚至有時候要逃課來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學生付出并長期為老師工作過程中,就僅僅以加強鍛煉、培養(yǎng)能力來進行標版,并認為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提升,而實際上是缺乏一種激勵的體制和機制,使得這種管理方式非常僵化,僅僅是靠著學生對于老師的尊重和學生道德意識的指引,難以建立長遠的服務機制,并且也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3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方法探究
3.1提高輔導員自身修養(yǎng)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對大學生實施科學管理,就必須加強輔導員自身的修養(yǎng)。作為一名輔導員,要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樹立人本思想,認真地研究和探討學生工作規(guī)律,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輔導員要提高素質,加強修養(yǎng),必須要投身到實踐中去鍛煉,因為才干是在實踐中不斷獲得的。輔導員要自覺投身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來,投身到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實業(yè)中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從實踐和創(chuàng)新中吸取營養(yǎng)、提高自己。作為最終落實學生管理工作主體的輔導員,與廣大學生的利益密切相關,其工作涉及面寬、影響大,對學校和社會具有比較大的輻射,能否堅持以人為本,直接關系到高校學生工作的成敗。因此,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要找準位置,增強角色意識。
3.2建立完善輔導員助理機制
面對學生管理工作中頭緒眾多、任務繁重、責任重大的特點,根據(jù)各高校實際特點,在工作中建立一種以輔導員宏觀管理為主、學生自主管理為輔的新興學生管理機制。顧名思義,該機制的主要思路是在學生管理部門通過挑選思想覺悟高、工作能力強、成績優(yōu)秀、有一定工作經(jīng)驗的高年級學生擔任輔導員助理,在一定范圍內(nèi)輔助輔導員對同專業(yè)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引導和督促,從而擴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這種機制的實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不于拘泥。輔導員助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輔導員工作效率,方便學校的宏觀管理,增強學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年級學生自身溝通協(xié)調能力、領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為他們個人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結束語
現(xiàn)在的時代變化很快,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觀念、改變工作方法。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是高校的使命,任何時候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都應該圍繞這一核心,開展工作、強化服務、改進方法,這樣才有可能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進步,不斷適應變化實際情況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郝文清.大學新生環(huán)境適應問題與應對措施[J].中國高教研究.2014
[2]蔣蓮鳳.試談高校學生管理[J].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