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藝芳
摘 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新理念指導下,改變傳統(tǒng)教法,開展探究式、體驗式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構建高效歷史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高效課堂;課標;興趣
新課改如一縷春風吹入高中課堂,其所提倡的學習方式與素質教育一脈相承,它希望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而不是單純地學習知識本身,希望改變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努力鉆研教法、學法,構建豐富、高效的歷史課堂。
一、貫徹課標,明確目標,發(fā)展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開展教學的,作為教師應該認真研讀課標,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用歷史觀揭示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師要明確學習歷史的意義。學習歷史能讓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脈絡,明確歷史發(fā)展方向;了解歷史文化,學會用正確的歷史觀分析問題,進而學會從歷史的角度分析社會問題,處理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
二、改變方法,激發(fā)興趣,激勵學生
對知識的求知欲往往具備巨大的能量,能引導學生探求知識,能激勵學生克服學習的困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作為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欲望。
1.設計懸念,激發(fā)上進
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懸念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探究“疑問”的欲望。人們往往在心理有疑問時,總想著解開疑惑,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開展教學。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設問:二戰(zhàn)有哪些國家參與?形成了什么樣的陣營?這次戰(zhàn)爭對人類的教訓是什么了?學生在帶著問題學習時,一定會更加細致認真。
2.創(chuàng)新方法,激勵學生
教師如果每課都采取同樣的方法教學,長此以往,學生一定會倍感枯燥乏味。教師如果在教學中能創(chuàng)造性地教學,在學習中使學生處于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感覺探究未知知識的快樂,學生一定會樂于學習。
三、自主學習,簡化過程,提高參與
1.簡化過程
新課改下要求開展自主探究學習,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但現(xiàn)實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時,過程過于繁瑣,教師掌控不到位,過于放縱學生,學生對主體知識掌握不好,對一些枝節(jié)問題反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因此,教師應在學生學習時把握方向,在學生討論分析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并掌握時間,簡化那些不必要的程序和過程。
2.加強參與
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讓每位學生參與其中,而不是個別學生與教師交流的課堂,好像其他學生都成為陪襯。作為教師應該樹立新型教學觀念,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與學生應該形成互動關系,形成師生合作課堂、學生合作學習課堂,采取鼓勵、引導的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的知識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不平等條約的具體內容后,讓學生分析其對我國的影響,對于沒有積極發(fā)言的學生可以鼓勵詢問:你還有什么意見?還有什么補充?學生很多時候都能說出教師意想不到的結果,而且可以將難點拋出來讓學生交流,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等,重點是學生的討論、分析,教師作為課程的掌控者,注意引導和時間的調節(jié)。
四、系統(tǒng)歸納,及時反饋,強化能力
1.系統(tǒng)歸納
歷史學科不僅綜合性強,邏輯性也很強,知識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教師應該每一課都讓學生整理知識點,梳理知識;每個體系的知識可以制作成對比的表格;每一個專題可以整理一下知識模塊;一學期的書更應該系統(tǒng)地歸納。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整理、歸納習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
例如,在學習“夏商周的制度”相關知識后,與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王位世襲制度、分封制度、宗法制,可以將這三者分別從背景、內容、影響及三者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分析,進而讓學生明確知識點的不同,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材內容,整理知識的目的。
2.及時反饋
“溫故而知新”。在學習完新的知識后,課堂及時有效的練習、反饋,不僅能強化學生記憶,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更能及時調整教學的不當之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一般我會在每堂課留出10~15分鐘的時間開展鞏固練習或者拓展延伸。
例如,在學習了“洋務運動”的知識后,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知識重難點設計練習和問題,如設計如何評價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運動的熱點人物,讓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史觀分析評價人物,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一定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洋務運動的本質。
練習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可以是基礎知識的練習,如果本節(jié)課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就不必浪費時間,而是采取知識梳理或者結合當前事實材料分析問題的拓展型練習,這樣不僅鞏固了知識,
還能強化學生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總之,新課改下的歷史課堂不僅重視教師的教學方式,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更重視歷史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應該認真貫徹課標,創(chuàng)新教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升自學能力;同時善于歸納知識,及時反饋,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韓江英.點亮課堂 成就高效:談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理導航:上旬,2011(12).
[2]張敏.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1(11).
[3]史曉晨.淺析高中歷史探究性學習[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