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學習的目的不僅是知識的掌握,更要學會將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這就要求課堂不再是簡單地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能力,如發(fā)展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有效性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qū)W生的興趣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jié)合,真情演繹文本內(nèi)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xiàn)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嘗試,認為要讓課堂教學實現(xiàn)“有效性”,可以有以下做法:
一、樹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觀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可見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具體的說,小學語文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應該包括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際能力、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文化修養(yǎng)、品德情操等方面。教師應首先樹立這樣的觀念,設計教學時在這些方面下功夫,為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打下基礎。
二、加強課堂管理,調(diào)控課堂節(jié)奏
在空間管理上,教師應注重教學環(huán)境的空間設計,將每個學生置于自己的視野范圍內(nèi)。在空間距離上,能夠靈活地與每位學生順暢交往,而不應該高高在上。學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過于死板,應方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在時間管理上,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把握最佳時域,優(yōu)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信息,提高知識的有效性,并提高學生的專注率。在問題行為管理上,運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預防問題行為,如要學生明確行為標準、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設性課堂氣氛等。人的大腦活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興奮――抑制――興奮相交替的。因此,課堂的節(jié)奏也應該是變化的,這就要求教師安排內(nèi)容要錯落有致,分配時間要大體適當,平緩中偶有高潮,這樣的課堂與人的心理特征相吻合,自然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三多一少”——給學生撐起一片歡快的天空
在語文教學中,“三多一少”是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的原則,“三多”指的是對學生多鼓勵、多贊揚、多提醒。“一少”指的是少呵斥。在低年級的學生中,部分學生膽怯,不敢回答問題,那么就需要教師及時地鼓勵,給學生信心,給學生勇氣,讓他們認識到課堂是學習的地方更是他們的家。一個不是同一姓氏卻有著共同目標和榮譽感的家!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是營造自主課堂的關(guān)鍵,所以,我更注重鼓勵學生?!岸噘潛P”對營造緊張和諧的學習氛圍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長知識,不斷養(yǎng)成好習慣,逐漸養(yǎng)成積極健康健全的人格。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從教以來我一直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匹千里馬,縱使我不是伯樂,也不能埋沒學生的才華。“多提醒、少呵斥”,人無完人更何況還尚且不知世事的學生,課上好動好鬧好開小差都是低年級學生避免不了的小惡習,在對待學生的缺點時,我更注重自己的方式方法,力求“提醒多一點”,關(guān)愛多于責備,讓學生感受到愛,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有關(guān)愛的學習有多么快樂!
四、采用分層的教學方式,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分層異步教學的教學理念便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進步。這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并且可以使用在不同層次的學生身上的教學方式。我們想要采取這種教學方式首先就要對學生進行分層,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的不同,進行不同層次上面的劃分,當然這是在教師自己心目中的劃分,并不需要學生知道,以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然后在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精心預設,為生成留有空間
以往的經(jīng)驗常常把一些從實踐中得來的成功經(jīng)驗、好的方法總結(jié)成為自以為無所不能的制勝法寶,形成一種經(jīng)驗定勢,表現(xiàn)在課的設計上,往往是走不出程序化、教條化,形式化的陰影,也很少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表現(xiàn)在教學中,就是嚴格按照教學設計進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使知、能、情三個教學目標得以落實。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需要教師預先做出周密的安排,精心預設,這種精心有別于精細,而應該是有彈性,有空間的預設。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彼仲澷p教師在課堂上牢牢把握動態(tài)生成的情況,使教學直接訴諸兒童的理智和心靈的境界。他說:“這種境界只能是教師具備深刻的知識的結(jié)果。他的知識要如此深刻,以致處于他的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內(nèi)容,而是兒童們的腦力勞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的統(tǒng)一,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升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guān)系,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張揚學生的個性的表現(xiàn);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需要。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qū)W生的興趣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jié)合,真情演繹文本內(nèi)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xiàn)實效。
參考文獻:
[1]劉裕華. 淺談“同課異教”[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4)
[2]單全. 給學生一個自信的支點[J]. 教師之友, 2014.(04)
[3]李玲. 淺談如何提高教學效果[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