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穎
摘 要: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教學的有效手段,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化學知識。本文主要探討了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化學實驗;能力;思維;探究
實驗是化學的靈魂,是化學的魅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等實驗要素可為實驗探究教學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踐途徑。運用化學實驗,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夠較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智能。
一、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化學實驗中,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做好實驗記錄。在實驗前,要求學生觀察藥品狀態(tài)、儀器形狀、連接方法。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反應中產生的多種現象,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作全面觀察,及時糾正學生的片面性。在實驗過程中,要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教師設計一系列問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學中循循善誘、適時點撥,逐步培養(yǎng)具體、全面、深入地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性,使學生的思維從表象到本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圍繞演示實驗層層設疑,不斷深入地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實驗,學生通過探究性實驗可以探究自己還未認識的世界,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來學化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把化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學生主體優(yōu)勢,讓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活躍學生情緒,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實驗中來,特別是一些難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實驗項目,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可以緩解學生緊張情緒,克服心理障礙,讓實驗教學取得更佳的效果。例如,在教學“金屬鈉與鹽溶液反應的性質”時,可以先讓學生復習金屬的活動順序,然后提出問題:“將金屬鈉投放到硫酸銅溶液中能否將其中的‘銅置換出來?”有的學生馬上回答:“能?!贝藭r教師不要急于表態(tài),而是利用實驗引導學生觀察,通過實驗,學生能夠直觀看到“鈉”浮在液面上游動,并被不斷溶解變小,且生成了藍色絮狀物和大量氣體,卻沒有看到紅色的“銅”被析出。這一現象就與學生原有的認知形成沖突,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真相的欲望。
三、有效改進實驗,增強實驗趣味
化學教材中有些實驗缺乏趣味性,且實驗現象不明顯,無法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作為化學教師,要經常思考改進,提高實驗的趣味性。例如,在進行“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這一實驗時,我們可以在一個裝有石灰石的“U型管”一端,塞上包有過氧化鈉的棉花,在另一端加入幾滴稀鹽酸,再用一根帶有灰燼的木條進行檢驗,發(fā)現一端的木條熄滅(生成了二氧化碳),另一端的木條復燃(生成了氧氣)。對原實驗進行改進后,實驗過程用時短,便于操作,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現象明顯,具有趣味性,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合理實施分組,提高實驗效率
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合理的人員的搭配,讓學生組成學習合作小組,自主討論學習,為每個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培養(yǎng)能力建立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不僅僅是瀏覽,而是要在預習的過程中,邊看邊思考,做好實驗提綱,準確把握實驗與理論的聯系,也可以在課前通過向學生發(fā)問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下思考,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要求,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實驗中,教師要做好監(jiān)督的工作,由于實驗的復雜性和陌生性等因素,又加上學生們實踐能力的缺乏,學生們做起實驗來肯定困難重重,所以教師要對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糾正,防止學生因為種種障礙而亂手亂腳,影響實驗的效率和成功率?;谝陨显?,教師為了防止壓制學生的思維拓展,一味地程序化操作,盡量為學生合理分配小組,實驗前小組合作預習,了解熟悉實驗步驟和引用的理論知識,最好為學生提供實驗室的環(huán)境學習,通過親自操作,熟悉實驗器材,以便在真正實驗時心中有數,實驗過程中,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做好記錄報告,把實驗和課本知識相結合,分析實驗現象,思考遇到的困難,讓實驗達到預期的收獲,試驗過后,教師要做點評總結,根據個人實驗情況,給予肯定和指點,指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足,引導學生自己糾正實驗中犯的錯誤,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為引導者的作用,提高實驗的效率,激發(fā)學生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
五、注重聯系實踐,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化學學科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做到利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做到“活學活用”,培養(yǎng)新型的綜合素質人才,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化學知識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引導學生將視野從課本轉移到更廣闊的社會中,探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利用所學的知識嘗試著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索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解釋一下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例如酸雨,學生們通過所學知識知道酸雨是人類社會大量排放SO2氣體所致,大量的SO2氣體聚集在水凝過程下和水融合形成了亞硫酸,再經過催化氧化最終形成了具有腐蝕危害的硫酸混合物酸雨,這樣引導思考的學習方法既可以啟發(fā)學生的社會意識,又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在不知不覺將課本知識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過程中,學生本身也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加了社會責任感,實現教學“育人”的目標。
六、結語
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化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化學實驗教學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探究既可以鞏固化學概念、化學定理等理論基礎知識,同時又可以鍛煉學生實踐探究能力,有利于科學思想和觀念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化學綜合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