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 要:就高中教學而言,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嚴重脫鉤,因此導致課堂教學效率極低。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教學,使教學過程簡化、優(yōu)化,如何打造高效的課堂,避免教師做無用功?教師更新有效教學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就如何實現有效教學做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有效教學;教學進程;課后鞏固
一、研讀課本,鉆研教材
課程標準是指導我們教學的根本性依據。我們在上課之前必須認真研讀課標,了解本節(jié)課在課標上是如何要求的;然后再思考教材是如何體現課標的,研究教材編寫的邏輯體系結構。反思研究了這些以后,對教學內容才能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另外,還要從編教材的角度來研究教材,了解所授的內容在本章節(jié)所處的地位,在本模塊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在整個學科體系中所處的地位。
二、教學進程緊湊有效
1.抓住根本,理清線索
讓每節(jié)課的教學都能明確本節(jié)課的本質所在,如在講授網絡技術中“IP地址及其管理”一節(jié),一定要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IP的作用及功能。又如,“地球的自轉”要讓學生知道地球自轉的含義和地理意義。再如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把握本質特征:記敘文本質特征是故事性,說明文本質特征是客觀性等等。
2.運用多種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于重難點,要不惜筆墨,加大突破的力度,如教學過程中可制作模型等直觀模具、設計實驗,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內容。如,在網絡技術中第三章第二節(jié)網絡通信的工作原理,OSI參考模型比較難以理解,可以以生活中郵政系統(tǒng)中的信件是如何傳送的為例,先講解演示,作為類比,再講解OSI參考模型時,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一些。期間講解的時候還能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加以輔助。由于這部分內容難度較高,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缺乏對網絡的整體認識,大部分學生僅僅停留在表層的應用上,而這部分表層的應用恰恰已經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要求,如游戲、聊天等。因此,學生對深層內容的講解并不一定有足夠的興趣。
3.引人入勝的開頭,回味悠長的結尾
引入要貼切生動,要直接引入到教學最核心部分,如講解計算機病毒時,可以從網上下載相關視頻材料引入,進而講解計算機病毒相關概念,如何防治等等。這都能反映出課堂教學的本質。趣味的素材引入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結尾應設置得令人回味,甚至設置一點懸念等。
4.設置難度適宜的問題,構建有機的問題體系
在教學中,問題的設置是否科學是整個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所在,設置探究問題時須層層遞進,符合認知規(guī)律,問題的難度要適宜,簡單的問題沒有意思,太難的問題會使學生失去探究的耐心。
要注意對問題進行適度的拓展,舉一反三,如代數問題,要引導學生能否推廣到多維、高層次等,代數問題能否找到其幾何意義等,這樣就不是就問題談問題,而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熱情。
注意動態(tài)生成,尤其是對于學生回答問題衍生的新問題,應適時抓住探究的機遇。
5.候課對有效課堂很有幫助,一般我在候課時做的工作有
(1)把標準答案直接給學生,省去了利用上課時間和學生對答案。
(2)對完答案之后把將要講到的題目畫出來,讓學生提前討論,找出出錯的地方,可以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來聽課,同時對課上要講的題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抓住時機,利用課前兩分鐘給學生做好思想工作,遇到難以理解的章節(jié),首先要肯定學生的進步,給他們鼓勁,相信他們已經做得很好,并且能夠做得更好;遇到簡單的內容,并且學生得分情況不是很理想時,要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簡單問題絕對不能做錯,這樣的題目非常重要,要得分,而且這樣的題目更能拉開距離。
三、注意引導學生會學習
讓學生研究學法,引導學生會歸納與總結。如記憶一些重要知識內容,理解一些基本原理,還要論證和探討相關問題等等。都應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出高效的學習方法。一旦學生有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法時,要給予鼓勵。如一位學生為了記憶地層的時代與順序,創(chuàng)設情景:“在那寒冷的冬天,梅花傲雪,志留泥盆,這是十二月的冬天,開了三株白花”,很好地記憶了這一時代順序。
四、教學機智與師生情感交流
贏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持是重要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富有教學機智,要給學生以鼓勵,要信任學生,對于學生答問的評價要中肯和體面。“親其師,信其道”,教學雙邊統(tǒng)一體的共同努力是強大有效的。還可開展學科特色活動——主題活動,以展示學科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課后鞏固必不可少
1.有效且高效的課堂和對學生的管理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為了提高課堂有效性,可以加大課后的輔助管理,課后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來檢查學生上課的聽課狀態(tài),掌握程度,例如查筆記,當然也可以拿出課上講過的個別題目來提問學生,或者課上講過的習題,當天作業(yè)出現了,但個別學生依舊在犯錯,不管通過什么方式,總之掌握得不是很好的,還有上課沒認真聽講的,采取適當的措施,讓學生意識到上課時,精神、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并且及時跟蹤這些狀態(tài)不好的學生,直到他們調整到好的狀態(tài)。
2.課后要做好總結:學生做好總結,老師做好總結更是必須的,學生總結錯題,類型題,老師可以在學生的易錯點和難理解的地方,作出總結,以更好地應對后面的教學中再次出現類似的題目,應在課后作業(yè)中把學生的常見錯誤,難以理解的地方及時記錄下來。雖然這些是課后所要做的工作,但是對以后的教學開展會很有幫助。因此課后鞏固不可少。
六、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教學
有效教學模式下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探索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發(fā)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一方面,要使學生學會在研究中學習。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
課堂教學中,應教給學生學習有用的知識,要讓學生獲得探索的愉悅,這樣的課堂往往是高效的,這就要求課堂教學中增強研究性教學。讓學生充分積極地思考,積極地開展動手活動。合作學習,這就使得課堂教學有趣味性,而不呆板。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認真抓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打造精彩、高效的課堂,真正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真正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肖成全.有效教學[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3]丁舒.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M].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7.
[4]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