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翠峰
摘要: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圍繞這個問題,我試著從課堂教學的組成要件方面入手,談談自己膚淺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我們對小學語文的認識從渾沌走向清晰,從表象深入內(nèi)核,經(jīng)歷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過程,終于有了“撥開云霧見日出”的清麗景象。廣大教師在這場宏大的課改浪潮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正是有了他們的艱苦跋涉、勇于探索,小語教學才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構建有效的小語教學課堂才有了可能。教師的成長催生著小語課堂的成熟與理智。教師成長的難點又在于觀念的轉變以及加強學習、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能力。做一個會學習、善思考的教師是時代的需要,是新課程的需要,更是自身成長的迫切要求。
一、時代需要教師的學習、思考
當今世界是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是各種思潮碰撞激烈,知識更新飛速的時代,教育的發(fā)展變革置身于這個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中,必須加快自身的發(fā)展,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作為從事教育的廣大教師就應自覺加強學習與思考,在紛紛擾擾的表象中去探尋教育教學的本原,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增強自身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藝術,積極構建有效的小語課堂教學。
二、新課程理念需要教師的學習、思考
當學習、思考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新課程理念才會由眼入腦,由腦入心,扎根教師的心底;新課程理念才會變?yōu)榻處煹淖杂X行動,進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理念才會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從“教師本體觀”向“學生主體觀”轉變,教師才會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太陽”,積極發(fā)揮組織、引導的作用;才會認識到“教學活動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教材的解讀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挖掘、思考;才會有小語教學從追求形式到本質的回歸。
三、教師的自身成長需要學習、思考
特級教師、名教師都是從廣大普通教師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有不同的成長歷程,但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無一不是會學習、善思考的人。學習、思考能縮短一個人成長的周期,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虞大明,23歲就獲得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就是例證。我們廣大教師要想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做出一番成就,成為受人尊敬的教師,也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成為會學習、善思考的人。學會讀人、讀書、思考,成為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扎實的教學技藝、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人。通過學習、思考,我們才會有淡定從容的教學心態(tài),才會多一些教育的閑適,少一些忙碌;多一些思索,少一些莽撞;多一些享受,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愛心、責任,少一些冷漠、放任。
四、只有正確把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小語課堂教學才會卓有成效轉貼于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實質上是一種兒童文化現(xiàn)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fā)展的人,是一個個鮮只有正確把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小語課堂教學才會卓有成效。轉轉活的生命個體。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著力于學生的知識積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熏陶上,既要注意學生的當下發(fā)展,更要注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用生命影響生命,一心想著兒童,構建兒童語文課堂:①與兒童的天性合作,滿足兒童的語文學習需要;②讓兒童有效地自主學習;③讓課堂成為與兒童分享自由與成長的快樂時空。教師要“據(jù)學定教,順學而導”,要讀懂學生的心情和想法,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關注每個學生,察言觀色,與學生心心相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犯錯的地方”,要知道學生的需要,把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促進學生課堂動態(tài)生成,充分運用學生的生成資源,把它作為課堂教學的生長點。課堂的精彩在學生,我們要把課堂的亮點留給學生,幫助他們生發(fā)和習得,從而不斷成長。
五、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材料
教材講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教材是怎樣講的。我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對教材的使用,有三個層次:①尊重教材。教師細細地研讀文本,潛心會文把握教材重難點,領悟作者情感、編者意圖,必要時還應對比讀讀作者的原文,這樣,才會準確把握教材,駕輕就熟,深入淺出;②活用教材。教師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情況,大膽取舍,甚至可以調(diào)整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順序,確定教學重難點;③創(chuàng)編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適當補充進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拓展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要想課堂教學簡約有效,教師充分尊重文本,研讀文本,解讀作者寫作思路及編者意圖十分重要,俗話說:“功夫在課外”就是這個道理。觀摩名師的課堂教學,無不是充分鉆研教材,獨特地解讀文本,挖掘內(nèi)涵,精心預設,花大功夫備課的。
總之,只要我們密切關注課堂教學的組成要件,多管齊下,共同努力,正確定位,就有望構建有效的小語教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適合的才是好的。我們學習名師,但不盲從;我們崇敬名師,但不迷信。我們扎實工作,刻苦鉆研,就會在教育的沃土里播下種子,收獲希望;我們辛勤耕耘,愛心澆灌,就會擁有屬于自己教育人生的那一片綠色;我們模仿、融合、創(chuàng)新,就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一名睿智、快樂的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