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風軍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實施體育素質教育,注重體育知識的傳授,加強體育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享受體育鍛煉過程,從而轉變體育學習態(tài)度,熱愛體育鍛煉,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以提高學生體育健康素質。
[關鍵詞]初中體育;素質教育;作用;方法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為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跨世紀人才而提出的極具遠見的戰(zhàn)略性決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眾所周知,體育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以及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成為所有體育老師關注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探討。一、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實施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重要舉措,體育作為全面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點上的作用尤其明顯,學習體育鑒于它自身的特點,在實現(xiàn)素質教育中,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1.增強的健康體質。體育對增強學生體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使學生走向社會后,不僅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而且具有一定的體育素養(yǎng),以適應現(xiàn)代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2.促使學生智力的發(fā)展。體育運動能促進人的大腦發(fā)育,調節(jié)大腦的中樞神經(jīng),改善機能,為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還可以促進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智力因素的發(fā)展。例如,在體育課中,通過觀察法、對比法和示范法的運用,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技術動作的練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發(fā)展;通過教學比賽和各種體育游戲,可以潛移默化地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靈活性。
3.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運動者都有盡快實現(xiàn)目標的心理動機。為此,他們必須付出大量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全身心的投入到競賽或練習中去,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4.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健康的審美觀、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是現(xiàn)代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意志努力總是和克服困難的行為相聯(lián)系的。在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中,學生必須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個有一個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或障礙,并且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能有效地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另外,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使學生獲得各種強烈的情感體驗,受到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熏陶,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的責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團結協(xié)作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進而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二、那么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有效地進行素質教育呢?
1.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fā)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yǎng)人才的素質出發(fā),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xiàn)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第三,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zhí)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果。
2.深入研究教材的魅力所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前提,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和運用心理學知識,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般來說,體育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娛樂性。
教師在備課鉆研教材時,首先要挖掘教材的娛樂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因為,教材的魅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如籃球的投籃、足球的射門、跳遠的遠度、投準的命中率等等。抓住了教材的魅力,備課就可以圍繞教材的魅力來做文章,用教材的魅力來吸引和帶動其他練習。
3.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注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chǎn)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如此,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4.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享受體育鍛煉過程。體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掌握每個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運動心理等,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適度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均等的教育機會。在教學中,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在掌握體育鍛煉的正確方法的基礎上,開展不同運動強度的練習,使每一個學生始終處于通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發(fā)展區(qū)。教師不僅要關注優(yōu)秀學生不斷刷新的優(yōu)異成績,更要關注后進學生的哪怕是最微小的一點點進步。要對優(yōu)秀學生增加練習難度、提高運動要求;對運動能力稍差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簡化練習方法,降低練習難度,可以給他們更多的練習時間,特別要給他們以信心和鼓勵,及時表揚和肯定他們的進步,從而不斷地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體育素質教育要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把參加體育鍛煉當作一種享受。
5.全面了解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fā)。 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對象不“知”,則教育無的放矢,徒勞無益;若“知”之膚淺,則教育缺乏力度,難有成效。只有“知”之深刻、全面,才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真正的體育教學并非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技能。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積極練、自覺參與。
三、結語
中學體育教師要重視素質教育的深入全面的實施,保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才能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并積極發(fā)揮體育教學的作用。教師要積極提高學生的實際鍛煉的水平,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重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全面溝通,重視學生科學地樹立正確的鍛煉目標,并教育學生更加科學高效地提高鍛煉能力。
參考文獻:
[1]鄧云學,李文斌.初中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 2012, 第05期,188-188.
[2]麻春海.試論中小學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學電教:下, 2011,第12期,7-7.
[3]宋珂.初中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和嘗試[J].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 2008,第12期.
[4]劉芳.素質教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J].網(wǎng)友世界. 2014,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