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麗修
漢語是實施雙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漢語教學效率是實施雙語教學的前提和保證?!稘h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教學應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漢語教學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恰當而豐富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掌握正確的漢語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漢語學習習慣,繼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漢語素養(yǎng)。筆者為一線教師,能夠立足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漢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與實踐,本文總結(jié)了幾點收效明顯的做法,愿與同仁們交流分享。
“課前三分鐘”,搭建口語鍛煉與展示平臺。漢語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容易導致漢語課堂脫離學生、脫離生活,走向封閉、僵化、單調(diào),使學生喪失興趣,存有畏難心理?!罢n前三分鐘”即每節(jié)漢語課的課前三分鐘時間,由一位學生登臺進行漢語口語展示,內(nèi)容、形式自定。有的學生談論身邊人事,有的講述哲理故事,有的朗誦漢語詩歌……有限的三分鐘,成為學生口語鍛煉和展示的大舞臺,老師適時引導、誘導,臺上臺下交流互動,寬松、和諧、愉悅的漢語學習氛圍,更能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我的主打句”,由一句話開始邁進。由于受語言差異、成長環(huán)境、家庭教育以及教師授課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語言表述普遍存在語調(diào)偏誤多,詞匯貧乏,語法不當?shù)葐栴}?!拔业闹鞔蚓洹敝荚谟擅咳嗣吭伦孕羞x擇一句話(能夠?qū)ψ约河兴鶈l(fā)和激勵的語句)作為自己“主打句”,強化訓練,力求“主打句”的發(fā)音清晰、準確、響亮。每月確定一節(jié)課進行集中展示與糾誤,又能給大家創(chuàng)設相互學習的機會,與此同時,這也是實踐、積累、熏陶的過程,有助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
黑板邊角,積少成多,強化記憶。漢語的學習重在“化整為零,注重積累”。黑板邊角作為“每日一記”小園地,每天由一人負責匯集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過的誤讀、誤寫的字詞、常出現(xiàn)的錯誤等,以便吸取教訓,避免再次出錯;抄寫名人名言,優(yōu)美的詩句,供大家欣賞積累……“積小流至江海,積跬步至千里?!焙诎暹吔堑挠行Ю茫沟脻h語的學習積少成多,拓展學習資源,提高了學習效率。
“課堂小聽寫”,紙張小,內(nèi)容少,效果好。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首先最重要的是詞語的學習,漢語亦不例外。課堂聽寫是字詞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半頁紙,10個注音詞語”的聽寫規(guī)則,學生壓力小,教師便于批改,查漏、訂正及時。聽寫紙張教師存放,半期或期末考試前發(fā)給學生,學生據(jù)此針對性復習,能夠節(jié)省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
巧用紅筆,有效訂正,高效筆記。心理學資料顯示,紅筆標注,具有醒目、強化、易記等作用。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試卷訂正,記錄要點,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紅筆要慎用,忌諱通篇都使用紅筆,因為這樣不但起不到凸顯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視覺疲勞。
“剪子”與“布”,一目了然,針對性強。漢語語音學習,調(diào)值的偏誤是大多數(shù)學生存在的問題?!芭袛鄬﹀e”這類的課堂提問,??梢娕_下嘈雜,判斷混亂的情形。“判斷為對,請伸出剪刀形狀,意為,吔!對啦!錯,請伸出布的造型,意為,擺手,不對。判斷不清的,就不用出手了。來,伸手……”誰對誰錯誰不清楚,一目了然,這也讓后續(xù)個別提問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性和針對性。至于調(diào)值判斷,更為簡單、有效——“不出聲,只出手”。轉(zhuǎn)換的課堂提問形式,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提問的有效性,可謂“小創(chuàng)新”帶來了“大收獲”。
“課堂好聽力”,提高學生聽辨音的能力,“座序快速輪答”,提高學生參與率與開口率,“魔鬼訓練營”反復強化訓練。新穎、別致的名稱背后對應著扎實、有效的教學策略。
總之,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做個“有心人”,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并豐富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熱愛漢語的感情,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唯有如此,學生對待漢語學習才能真正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