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霞
摘 要:幼兒對水墨畫情有獨鐘,原因就是水墨畫的線條變化莫測、墨和顏色豐富多彩等特點。水墨畫進行作畫的工具包括毛筆、水、色、墨等,幼兒將畫筆拿在手中揮灑自如,通過形與似之間感受著筆的韻律、色的和諧、水的融合以及墨的趣味。對于這種獨具一格的繪畫形式使幼兒得到藝術上的熏陶和感染。
關鍵詞:水墨畫;技法練習;趣味化
對于幼兒園的水墨畫教學,教師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位幼兒園教師對此都有不同的見解。在幼兒園水墨畫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及心理特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正確引導幼兒進行水墨畫的學習探索。教師需要給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幼兒掌握水墨畫的基礎知識、技能等。結合筆者日常工作經驗,淺談對幼兒水墨畫教學的方式。
一、在物象表達上體現個性化
在幼兒水墨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引領幼兒進行水墨畫創(chuàng)作,要發(fā)揮幼兒學習的自主性,發(fā)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幼兒彰顯個性、張揚個性,這樣才可以使幼兒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具有各自的特質,具有個性。
另外,因為生宣紙的滲透性極強、易擴散,很容易出現形散等現象,需要幼兒在創(chuàng)作物體形象的時候,要小心翼翼,一筆一畫地下筆,尤其是對動物或者人物的表現,教師對這種情況也要正確引導,不要太過于苛求完美或傳統(tǒng),追求于形似,教師應強調幼兒對于思想和感受的表現。下筆后,水墨浸入生宣紙,幼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適當對物體形象加以修飾,例如夸張、變形等。例如畫雞,幼兒可以以夸張的手法,畫出貪吃的雞、斗毆的雞、貪睡的雞、卑微的雞、高傲的雞等,賦予雞人的形象,使得畫面感更加強烈。采用此方法不僅增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得幼兒的表現欲得到滿足,還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二、墨彩飛揚抒真情
在幼兒水墨畫的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師最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對于幼兒水墨畫的欣賞,總會帶有一種小清新的自然氣息的感覺,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獨特的神韻與韻味。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幼兒水墨畫的學習,關注每一個幼兒的學習變化,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突發(fā)奇想的創(chuàng)意點子要及時給予關注,并且鼓勵的幼兒創(chuàng)新性思維,開拓大腦思維模式,協助每一個幼兒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水墨畫。教師在評價環(huán)節(jié)過程,引導幼兒相互互評,總結出一副具有內容主題明確、前后呼應、結構安排合理的作品,供幼兒互相學習借鑒,使幼兒共同進步。另外,由于幼兒的年齡限制,致使幼兒不可能對于水墨畫中人物以及動物理解的十全十美。因此,需要教師正確引導、適時適當地告知幼兒,促使幼兒逐漸學會表現主體,使幼兒的作品呈現出靈活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正確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以及共同提高,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例如,幼兒園教師就可以通過利用特色墻展示環(huán)節(jié),把優(yōu)秀的幼兒作品懸掛在墻上,供其他幼兒欣賞和借鑒。幼兒的心理就會認為自己的作品“上墻”之后就會很有成就感,可以當作是炫耀自己學習成果的資本,得到了教師以及其他幼兒的認可。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水墨畫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水墨畫教學方法加以研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指導方法。找到適合幼兒的教學模式,避免采用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應該采用多元化、多樣性相結合的方式,達到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使得幼兒在學習中感悟、體驗和發(fā)現水墨畫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林蕓.幼兒水墨畫教學實踐初探[J].家庭教育與學前教育,2013(0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