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志
【摘 要】教育問題關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國家的發(fā)展壯大,應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本文分別闡述了小學階段以及初中階段科學課堂管理的特點,并分析了其中的差別所在,希望能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 ? ?初中 ? ?科學課堂管理 ? ? 差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對事物產生疑問,并解決疑問的一個過程。因此,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就必須加強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育,重視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一、對課堂問題設計的分析
學生的思考質量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學課堂問題設計的制約,并對課堂教學的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因處于青春期,有較為活躍的特點,有強烈的表現欲望,但是又不敢積極主動地表現。因此,就應該對課堂問題進行科學的設計,并體現一定的藝術性特點,使學生能夠愿意進行自我表現,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障礙。此外,所設計的問題還需要足夠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去思考,學習更多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有助于學生增強信心、積極進取同時對教師也是一項較為艱巨的挑戰(zhàn)??茖W地設計課堂問題,能夠有效地提高效率。但是,在設計問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師因各種因素影響在課堂問題設計上與科學規(guī)律較不相符,沒有形成一定的系統(tǒng)性、目標性、思考性以及導向性,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問題設計的誤區(qū)分析
在對各種課堂進行調查后發(fā)現,許多教師對課程教學前問題的設計沒有引起一定的重視,且沒有明確的目標,一旦學生答非所問時,教師就會無法把控局面。許多教師利用一些娛樂節(jié)目對學生進行教育,但在獲得歡樂的同時,又有多少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知識要領呢?長時間應用這種形式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以及抗拒的心理,無法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此外,問題如較為空洞,就會使學生找不到方向,造成冷場的現象。因此,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一)需以教學的目標為基礎
教學活動的總體方向以及預期達成的效果稱為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同時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守的一項準則。
(二)需以學生的有效觀察為基礎
觀察是知覺的一種高級狀態(tài),受到思維的制約,是一種目的性較強、有一定計劃性、系統(tǒng)性且持久性的種活動。人們學習知識以及認識事物的基礎就是觀察,其同時也是創(chuàng)造的必備條件。教師課堂設計問題的合理性決定了學生觀察的有效性。
(三)需以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為基礎
發(fā)散思維是指以一個目標為基礎,通過不同的途徑尋找問題的答案的一種思維,有利于學生積極地探索新的知識。
三、針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研究
由于許多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在對其的教育上就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就是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以及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盡量采用動手實驗操作以及動腦思考為主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只起到輔導以及提供資源的作用。若想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就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技巧。因此,探究式教學方式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需適應不同的角色,改變傳統(tǒng)守舊的教學理念,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迎合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的學習以及探究欲望得到滿足。在問題的創(chuàng)設中,選取一個能夠足以讓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使學生在困境中增強探究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此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刺激,給予學生內在動機。內在動機也就是人對事物產生興趣的本能,出于好奇心引起學生的興趣,相比于外在刺激而言,更具持久性和有效性。
此外,要使學生對探究問題以及預期結果進行了解以及明確。但是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無法深入理解探究的內容,教師的引導就無法達到一定的效果。學生大多對試驗的材料等較為感興趣,享受動手操作帶來的樂趣,而忽略了教師布置的任務。
在對問題的研究中,教師應該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解決學生的問題。在探究活動中,應重視引導式、調整性以及開放式的探究,并逐漸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性。
此外,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在教學中,學生也應該積極地體現自己的角色,積極地參與探究活動,以使其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并能夠針對教學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付諸實踐,參與探究。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進行學術性交流,從而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
四、結語
因小學與初中階段所教學的對象不同,小學生對于一切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而初中生的心理已經趨向成熟,因此在課堂的管理方式上也應該有所不同,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學習需求,最終促進教育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建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小議[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2).
[2]楊會芳.提升初中英語教師課堂管理技能的策略思考[J].教育界,2012(25).
[3]朱建美,鄒花花.初中語文課堂管理的有效方法[J].學理論,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