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麗
摘 要:過渡語既是教師課堂教學的職業(yè)用語,又是一種語言藝術,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和學習的興趣?!焙喴務摿烁咧姓握n堂教學中過渡語的藝術。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過渡語;藝術
一、巧用詩句,雅俗共賞
詩詞是中國文學的瑰寶,它不僅能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意境,而且詩詞作者往往直抒胸臆、真情流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果運用詩詞來設計過渡語,既能實現(xiàn)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美對接,又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僅寥寥數(shù)語,既可彰顯政治課的魅力。
例如,在對《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時,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第一個標準講完之后,出示打油詩《雪》:大學紛紛落地(秀才),都是皇家瑞氣(官吏),下它三年何妨(地主),放你娘的狗屁(窮人)。然后設問:面對大雪,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這說明了什么?從而自然過渡到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第二個標準。
二、經(jīng)典故事,移花接木
翻開政治課教材,經(jīng)典故事無處不在,每個故事都蘊含著一定的“價值真理”和“行為典范”,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在教學中,運用經(jīng)典故事過渡,能夠化難為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講《市場配置資源》時,講完市場調節(jié)的優(yōu)點以后,可以設問:市場調節(jié)是萬能的嗎?可以舉經(jīng)典案例《燈塔理論》:在茫茫黑暗的大海上……這個案例說明什么呢?學生很容易回答出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從而過渡到市場調節(jié)的局限性。
三、創(chuàng)設情境,親自參與
夸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就提示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并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
例如,《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這框內容可謂難而繁,又是重難點,特別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若單純地列出兩個知識點就會顯得晦澀、突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講完主次矛盾的關系原理和方法論,然后繼續(xù)情境延伸,由教師旁白:曦曦有個同桌叫小麗,樂于助人而且學習成績好,可就是心眼小,一不小心就把她給得罪了,這不,兩個人又鬧別扭了……學生開始表演情境劇,然后設問:曦曦對小麗是如何評價的?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矛盾主次方面,通過這樣的過渡,既能使兩個知識點之間的連接變得自然流暢,又能使學生準確理解易混點,走出“山重水復”的誤區(qū),進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四、趣味漫畫,蟬聯(lián)蠶緒
趣味漫畫不僅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更具有一般教學手段難以具備的特點——幽默、夸張、豐富內涵、意味深長。教師在設計過渡語時,選用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漫畫,不僅能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還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中,從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到對生產的影響,我是這樣設計的:出示漫畫,《老漢的苦惱》……設問:老漢為什么苦惱呢?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教師此時可以風趣地說:“我猜他是這樣說的?!比缓舐暻椴⒚爻痪洌骸拔页姓J都是價格惹的禍!”然后再問道:“在這幅漫畫中,老漢是一位生產者還是一位消費者?”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這樣就避免了平鋪直敘的枯燥,讓學生在笑聲中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對政治的興趣和求知欲。
五、適時小結,聯(lián)舊引新
在政治教學中,演繹—歸納—推理的教學方式運用較多,因此,在設計過渡語時,可以采用復述式,這樣既可以使前后知識銜接順暢,又可以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新時代的勞動者》課堂設計中,從就業(yè)的意義到就業(yè)形勢,我是這樣過渡的:“講到這里,我想到了孟子的一句話‘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志。同學們大都有了明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那么,我們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職業(yè)理想呢?我想,作為新時代的勞動者,首先要明確我們所處的新時代具體‘新在哪里。立足國內,與勞動者則息息相關的時代背景就是當前的就業(yè)形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當前的就業(yè)形勢吧?!边@樣就輕松地實現(xiàn)了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不僅讓學生回顧了舊知識,而且給學生引出了新問題。
六、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布魯納指出:“濃厚的興趣可以彌補智能的不足?!痹谠O計過渡語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懸而待解、富有誘惑力的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吸引他們去深入學習,探求知識的奧秘。
例如,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的教學設計中,從價值創(chuàng)造途徑到實現(xiàn)途徑我是這樣過渡的:播放視頻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張繼科與王皓的精彩對決。設問:如果你是張繼科,站在冠軍的領獎臺上,你想感謝哪些人呢?他的成功僅屬于他個人嗎?還屬于誰?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是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價值。
總之,作為一名年輕的高中政治教師,要注重過渡語的設計,巧妙地設計精彩的過渡語,為自己的課堂增添魅力,也為學生的學習注入快樂的因子。
參考文獻:
劉旭利.淺談初高中政治過渡教學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11(2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