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課堂40分鐘煥發(fā)無限生機,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數學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運用“指導·自主·合作”教學模式能有效性提高課堂效益。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 思考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9-0122-01
1 思考
1.1數學教學有效課堂的核心是什么
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從不懂到懂,從懂的少到懂的多,從不喜歡到喜歡數學,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有效的。
1.2從學生的角度看,什么樣的課堂是有效課堂
“以學論教”——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以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的狀態(tài)為參照,評價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1)學生參與學習數學活動的方式以自主學習、互助學習、討論學習為主。
(2)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程度。
(3)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的深刻度,解決數學問題是否深刻豐富。
(4)學生當堂達標率。
1.3從教師的角度看,什么樣的數學課堂是有效課堂
(1)數學教學設計精當。準確解讀教材與學生,能在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數學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加工提煉形成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方式靈活、學法指導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
(2)講課精煉有效。
三個精講——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精講。
三個不講——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內容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
(3)學法指導得當。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從接受性學習轉換為自主性學習。一般情況下,每節(jié)課學生自主學習和訓練的時間應不少于25分鐘。
(4)分層教學落實。根據學生個性、認知能力、思維類型等差異,實行分層設計、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分層訓練。
(5)主導作用(組織、啟發(fā)、激勵、調控、授業(yè))明顯。
2 實踐
2.1嘗試:邊做邊改
(1)修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2)修訂教案評價標準。
突出對預設的要求:自學能懂——課堂檢查;自學模糊相互討論能懂——交流討論、展示;學生自己無法弄懂——啟發(fā)、點撥,師生共同解決。
(3)學生分組:4~8人一組,好差、內外向搭配。每個人有明確的分工。
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的性質”一課時,筆者和學生一起畫出了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讓學生觀察,分組討論反比例函數有什么性質。
小組討論:有一位學生說:“類比一次函數的性質,反比例函數的增減性為: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減??;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p>
這時有的學生贊成,理由是:在K的符號確定時,函數圖像的變化趨勢符合增函數或減函數的特征;也有學生反對,并且舉出了正確的例子。
最后筆者點撥:“反比例函數的增減性為:當k>0時,在每一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減??;當k<0時,在每一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p>
2.2形成“指導·自主·合作”的模式
(1)指導的核心內涵——實現(xiàn)教為了不教。
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程標準中《反比例函數》的要求:①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能根據已知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表達式。②能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根據圖象和解析表達式y(tǒng)=kx(k≠0 )探索并理解其性質(k>0或k<0時,圖象的變化)。③能用反比例函數解決某些實際問題。
(2)自主學習。
目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xiàn)自我控制、自我評價。
管理階段:外力管理,共同管理,自我管理。
(3)合作學習的目標是培養(yǎng)起學生間的合作精神,與人相處的能力和組織能力。合作學習需要學生相互之間的關愛、需要付出、需要協(xié)作、需要溝通。提倡在允許的時間、地點,根據需要與同學、老師探討問題。
(4)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①自讀教材;②小組交流、展示成果;③師生研討;④當堂鞏固。
2.3需要注意的問題
(1)課前準備。預設充分,分三個層次,學生自己能解決的、相互討論能解決的、需要老師幫助才能解決的。課前準備充分,課堂上才能應對自如。
(2)課堂討論。上課時針對學生做的情況,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師生共同討論。不是簡單的“滿堂灌”,而是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實行探究與合作式學習,從而師生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3)課堂反思。對于學生的講解,等他們各種做法講完后,首先肯定他們思考的價值,再引導學生比較幾種做法的優(yōu)劣,選擇最優(yōu)做法。
(4)課堂提升。最后和學生一起反思、點評、升華、歸納出本節(jié)課網絡體系,注意點板書在黑板上,總結出思路和方法,這樣讓學生切實感到能上升到一定高度看待問題,使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再適當補充一些有一定水準的當堂思考題,進一步激發(fā)其求知欲,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5)課堂氣氛營造。樹立這樣的課題新規(guī)范:允許學生插嘴;鼓勵和歡迎學生提問;允許學生否定教師的觀點;允許學生間的探討和交流;鼓勵學生和教師進行對話和交流。課堂應實實在在地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競爭的學習氛圍。
(6)課堂調節(jié)。嘗試讓學生主持上課,用表演、游戲等形式展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老師在下面巡視,看看學生接受、掌握情況。
3 困惑
如何把五天學到的知識在具體環(huán)境中運用,如何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課后做作業(yè),學生雖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學生是草草了事。教師批改后不能所饋到真實信息,學生也沒有起到鞏固練習作用,課后作業(yè)成了一道虛設的工程,費時費力無效果,且形成惡性循環(huán),挑燈夜戰(zhàn)、厭學者應運而生。課后不布置作業(yè),低年級學生自覺性較差,極容易出現(xiàn)5+2=0的情況?!爸笇Аぷ灾鳌ず献鳌苯虒W模式能有效提升課堂效果,但如何能延伸到課外,需要更多老師參與探索。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fā)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