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實行以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同時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诖?,本文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改進對策,希望對相關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問題 改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9-0191-01
1 引言
語文,是小學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加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語文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可以說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影響深遠。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切實存在的一些問題必須重視,并努力制定科學的改進對策,通過對策的嚴格落實,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以此為出發(fā)點,本文試圖在系統(tǒng)總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找出可行的或者可供參考的改進對策,以期幫助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解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2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
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視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角色應當更多地偏向于引導者、激發(fā)者,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及求知欲。然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師中很大一部分仍然沒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1]。具體表現(xiàn)在:一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滔滔不絕地進行授課,而學生很少有表達自己的見解的機會,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授課意圖進行授課,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另一方面,教師制定教學策略的時候,沒有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很容易導致教學策略適合教師而不適合學生,進而造成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反感情緒。
2.2教學手段存在單一性、枯燥性的特點
小學生正處在心智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對于新鮮的事物存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應用豐富的、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必然會牢牢吸引住小學生的注意力,使語文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但是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存在單一性、枯燥性,教師往往只用一根粉筆、一張嘴、一本書即可完成整個授課環(huán)節(jié),非常容易使學生出現(xiàn)反感情緒,可以說,教學手段單一、枯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師授課能力的不足,反映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缺乏思考、缺乏創(chuàng)新,這種死板、固化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標準廣泛施行的情況下顯然是行不通的[2]。
2.3語文教學沒有實現(xiàn)生活化
什么樣的語文教學最容易讓學生接受呢,實踐表明,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方式是最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受到親切感、熟悉感,從而產(chǎn)生親近欲和求知欲。但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于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認識不夠深入,甚至很多教師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概念,更不用說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了,這一現(xiàn)象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是非常不利的。
3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進對策
3.1加強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是最直接的凸顯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的方式。具體來說,一方面,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的時候,應當多角度考慮,尤其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對于教師所采用的惡教學方式的適應性和接納性,從而找到最佳的、學生最為接受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避免采用自顧自的教學方式,而應當充分和學生互動,多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在沒有聽懂的時候及時提問。此外,教師應當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本著和學生做朋友的心態(tài)進行授課,這樣有助于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針對性地采取更加有效、直接的互動方式。
3.2豐富教學手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手段豐富與否,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這是和小學生自設的特性以及語文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分不開的。應當積極豐富小學語文教學采取的教學手段,做到:一方面,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學校的教學設備,拓寬教學方法,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教室中配備的多媒體投影儀,以動畫的形式播放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相互之間多溝通、交流,在豐富教學手段方面相互學習,通過豐富和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方法的有效性[3]。
3.3讓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化,是各科教學中的一個常見的話題,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一方面,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進行語文授課時,應當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的教學語言,提高小學生對于教師所講的內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多列舉一些生活中的、最好是小學生能夠理解并且感興趣的例子,這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點內容,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4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是每一個學生的母語啟蒙教育階段,也是每個人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打基礎、筑根基的階段,因此,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對小學語文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凸顯的情況下,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都應當針對問題,積極思考,探索解決途徑,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不斷充實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自身的語文教學能力,如此才能幫助小學語文教學改善當前的現(xiàn)狀,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師進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35:192-193.
[2]吳俊梅.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4,30:81.
[3]肖玲.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4,26:179.
作者簡介:額爾登托婭(1968年-),女,籍貫: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職稱:小教高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