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師
摘 要: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藝術是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創(chuàng)新理念 精彩課堂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的工具學科,不能單純地依賴小學生的模仿與記憶,而應該通過創(chuàng)設高效情境,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讓學生在和諧的情境中自主學習,獲得數學知識。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中心”,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式學習,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主動地探索數學奧秘,不斷發(fā)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領悟數學學習的魅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與人合作的習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的個性在探究中得到張揚,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打造精彩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打造精彩課堂
1.1以“疑”引趣,做好鋪墊。
以“疑”引趣是教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新課的教學手段。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其“挑戰(zhàn)性”的問題打破小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使學生的心從平靜到波瀾起伏,最終讓主動探究成為學生的迫切欲望。學生在問題驅使下積極動腦思考,產生追根溯源的強烈愿望,學習數學的興趣倍增,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為新課教學做良好的鋪墊。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給每個學生發(fā)兩個筆記本,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自己小組一共發(fā)了多少個筆記本?怎樣計算?交流后,5人小組代表匯報列式:2+2+2+2+2=10(本)。我追問:我們班有24人,老師一共發(fā)了多少個筆記本?該怎樣列式計算呢?有的學生急忙回答說:“24個學生的筆記本子加起來?!庇械膶W生反駁說:“24個2相加列出的算式可是夠長啦!”我急忙導入:要解決這個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使加法算式變得很短,你們想學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跟著老師的思路,興趣盎然地投入新知探索中,在愉快的情境中輕松地接受新知。
1.2以“趣”激思,啟動思維。
現代多媒體能巧妙地把形、聲、光、色、動、靜融為一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變靜為動,化虛為實,把靜止的課本化為有聲的動畫,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喚起學生的探究動機。數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教師要通過自己的精心設計讓全體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小學生對彩色圖畫特別敏感,也很喜歡小動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動畫片,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情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制作Flash動畫“小猴子找外婆家”,學生被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故事的內容是:有一天,猴媽媽患了重感冒,下不了床了,小猴子想去找外婆來看看媽媽。臨走之前,媽媽告訴她外婆家和奶奶家的房子很像,只有一點點不同。外婆家住的房子是長方形的,奶奶家住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猴子著急去外婆家,也沒聽清楚媽媽說的話,撒腿就跑。他一口氣跑到山上,眼前出現了兩個差不多的房子。這時,小猴子犯難:哪個房子是外婆家呢?你們愿意幫助小猴子嗎?小朋友都想幫助小猴子,可是他們也不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現在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幫助小猴子找外婆家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多媒體動畫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課堂教學高潮迭起,精彩紛呈。
2.營造探究氛圍,凸顯創(chuàng)新理念
2.1以“思”促動,走進生活。
數學課堂活動離不開小學生的生活。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已成為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數學課堂教學要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多思善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促使課堂教學目標高效實現。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讓學生在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后,掌握各種錢幣之間的進率。然后創(chuàng)設有趣的購物情境,讓學生掌握錢幣單位的換算。我在教室里設地攤,讓學生當營業(yè)員掛牌服務。學生任意選擇需要的學習用品,討價還價,在一付一找中學會購物,掌握錢幣的換算方法。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探究數學的興趣,給課堂教學增添樂趣。
2.2以“動”促學,體驗快樂。
動手操作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究過程。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左顧右盼。教師利用學生好動的特點,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運用學具,讓學生動手探究數學知識。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手、腦、眼、口同時參與課堂活動,在操作中思維,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如:在學習“十幾減九”時,教師讓學生運用小棒動手操作,探究多種計算方法。與學生合作交流算理,傾聽他人的見解,學會合作,張揚個性。計算13-9=4時,有的學生說:“我是從12里一個一個減下去的,所以,13-9=4?!庇械膶W生說:“9+4=13,所以,13-9=4。”學生邊擺邊說出算法,在動手實踐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學習的快樂。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教法,創(chuàng)設高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打開學生的心智之門,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葉飛,胡金偉.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0(07):49-50.
[2]李巖.如何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2):103.
[3]羅恩.淺議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4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