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琴
摘 要: 中職生是我國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比較特殊的學生群體,加之處于生理、心理發(fā)生巨大轉變的關鍵時期,致使他們出現(xiàn)許多心理問題,如何疏導,找到恰當途徑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學校教育對中職生心理問題的疏導途徑進行一些簡單的探討。可采取“面”、“線”、“點”相結合的教育技術,即把全校師生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同以班級為單位的教育和個別學生的疏導結合起來,由面到線、到點,多手段、多平臺、多種措施全方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 中職生 心理問題 疏導途徑
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闭f明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是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是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學會控制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適應能力,進而促進綜合素質提高和個性和諧發(fā)展。
中職生正處于生理、心理都發(fā)生很大轉變的關鍵時期,加之他們大多被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簽,屬于基礎階段的弱勢群體,存在或多或少的思想“偏差”,存在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將成為學生學習生活、健康成長及未來發(fā)展的隱形殺手,所以,對中職生心理問題的疏導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學校不妨采用“面”、“線”、“點”相結合的教育技術:
一、“面”——針對全校師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1.確保全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
首先,學校領導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職校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內(nèi)容,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軟件投入,使全體教職工明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發(fā)揮相關工作的正能量。其次,全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心理教育觀,自覺增強心理教育意識,把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作為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常態(tài)化內(nèi)容完成。再者,班主任、學科教師要結合自己的工作特點和學科教學特點,對學生進行細致耐心地引導??傊瑥念I導到群眾,從上到下,達成統(tǒng)一共識,匯聚一種觀念,共同做好在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打造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衛(wèi)生意識,取決于展開心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取決于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目前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多數(shù)沒有受過正規(guī)系統(tǒng)的心理科學知識、技能訓練,對現(xiàn)代心理咨詢技術知之甚少,在疏導問題學生思想的過程中,有時顯得力不從心、收效甚微。學校應組織教師不定期參加相關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或長短期培訓,豐富和提高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專業(yè)知識、經(jīng)驗和專業(yè)能力,使每一個教師都成為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排頭兵。
3.利用校園文化這塊主陣地,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櫥窗、廣播站等校園宣傳媒介注意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2)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陶冶學生思想情操。學校每年要有計劃、有成效地開展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如學生專業(yè)作品展、校園文藝節(jié)、廣播操比賽等,通過一系列文體活動,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好,增長學生才干,又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3)堅持不懈地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專題活動和實踐活動。要有計劃地組織心理專題教育講座,使學生入學就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構建健康的思想觀、價值觀、人生觀。此外,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踴躍參加多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動手及內(nèi)心真切體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活、正確定位、檢驗所學,合理規(guī)劃職業(yè)前景,順利完成學生走向社會的社會化進程。
4.加強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習慣?!睂W校制定的德育管理制度要嚴格、詳細、可行,立足學生實際,著眼細節(jié),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加以貫徹實施,促使其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經(jīng)?;⒆杂X化,提高思想素養(yǎng)和儀禮修養(yǎng)。
5.以心理健康課程為依托,把心理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教務處要在各專業(yè)教學計劃中設置《心理學》課程,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戰(zhàn)場,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面對人生。
6.與家庭、社會溝通合作,構建完善的三位一體教育模式。
通過家訪、電話訪談、召開家委會等途徑和家長及時溝通學生情況,虛心聽取家長的建議,加強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同社會相關團體單位,如社區(qū)、企業(y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拓展學生實踐領域,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二、線——以班級為單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班級文化建設這塊園地,營造良好的學生心靈成長氛圍。
(1)組建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班級是學校最基層的組織單位,是學生成才最直接的環(huán)境。一個團結向上、互幫互助的班集體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對學生成長十分重要。
(2)豐富班級文化活動。班主任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挖掘學生潛力,培養(yǎng)學生愛好。班級小范圍內(nèi)可開展一些關于心理方面的競賽或專題活動,充實學生課外知識,提高對心理及社會熱點問題的認識能力、思辨能力。
2.加強班主任對職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對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通過培訓明確職校生特點及做好職校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方式方法。
(2)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從入學開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克服自卑心理,重拾信心,教育他們打好基礎,練好專業(yè)技能。
(3)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耐心細致。職校生個體差異性較大,班主任要有的放矢,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既鼓勵較好學生,又積極督導問題學生。
三、點——以典型學生、典型班級為單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對“癥”下“藥”,切實做好個別心理咨詢工作。
(1)心理健康咨詢室環(huán)境的布置最好溫馨、舒適、大方,為前來做心理咨詢的學生營造清新、溫和、輕松的氛圍,對他們焦慮煩躁、抑郁不安等負情緒起到稀釋作用。
(2)心理咨詢老師要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和學習,扎實專業(yè)知識,豐富學生思想工作經(jīng)驗,咨詢中善于抓住學生問題根源,循循善誘,及時有效地解決內(nèi)心困惑或思想障礙,平和心態(tài),調(diào)整情緒,構建良好的健康思維方式。
(3)以心理咨詢室為平臺和橋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學校以心理咨詢室做牽頭,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diào)查,掌握整體,確立重點,并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tǒng)監(jiān)控、跟蹤和評價,通過多種方式做好個案心理疏導工作,杜絕虎頭蛇尾,堅持長期追蹤,卓有成效地抓好問題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
(4)以典型學生、典型班級帶動全校學生和教學班。學校德育管理部門要有嚴格的獎懲制度,一方面積極樹立典型,對班級選出來的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等予以表彰獎勵,用榜樣的力量推動和感染其他學生,另一方面及時、適時懲戒一些重點問題學生,嚴格校紀校規(guī),緊剎歪風邪氣,于他人起到警示作用。小到個人,大到班級也是一樣,優(yōu)秀的、文明的、特色班級要推出去,不僅要表彰,還要向其他教學班推廣他們的經(jīng)驗,作為標尺干向他們看齊,而對那些紀律渙散、班風學風較差的教學班要下大力氣集中整管,決不能任其發(fā)展,自行潰散。
總之,對職校生心理問題的疏導作為一種科學的、實踐的學問,是開創(chuàng)人的心理素質變化的一項綜合性再教育工程,不能單方面強調(diào)一點,要統(tǒng)籌兼顧,全方位著力,而且要把問題解決放到實際工作活動中,杜絕紙上談兵。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后通過學校、家長、社會各界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疏導中職生心理問題的探究方法、探究經(jīng)驗將越來越成熟和豐富,心理健康工作將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