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 高校在校生赴外交流的規(guī)模和比例是衡量一個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創(chuàng)新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對擴大學校的國際聲譽和國際影響力有重要意義。本文就省屬高校在校生赴外交流模式進行探討,分析利弊,以期探索更接地氣、更受學生歡迎的交流模式。
關鍵詞: 省屬高校赴外交流模式 國際視野 創(chuàng)新復合型人才
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創(chuàng)新復合型人才,提高學校的國際化水平,省屬高校越來越重視在校生的赴外交流學習。目前省屬高校赴外交流主要有長期和短期兩種形式。長期一般指赴外留學,短期指赴外留游學或?qū)嵙暋?/p>
一、省屬高校學生赴外留學模式
赴外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方式: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項目、校際協(xié)議留學項目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一)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項目。高校在校生可利用的國家留學基金委出國留學項目主要有優(yōu)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國家公派碩士研究生項目及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留學基金資助一次往返國際旅費和規(guī)定期間的獎學金生活。三個項目涵蓋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每年總計選派規(guī)模為11500名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以上三個項目的選派目的是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培養(yǎng)社會急需的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競爭的高層次高水平人才,服務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留學人員派往教育、科技發(fā)達國家的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實驗室、企業(yè)或具有一流學科專業(yè)的教育、科研機構。
但國際留學基金委的項目對申請者的語言、學術水平等方面有較高要求,部屬高校的學生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省屬高校的申請者被錄取的幾率相對較低。
(二)校際協(xié)議留學項目。不少省屬高校與日本、韓國、加拿大、美國、英國、愛爾蘭、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高校簽署交換生協(xié)議、本科雙學位協(xié)議等,選派符合條件的本科生赴外留學。開展交換生項目的主要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高校,學生赴外留學一學期或一學年,所獲學分可轉(zhuǎn)至派出學校,最終獲得派出學校文憑。開展雙學位項目的主要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學校,學生赴外留學至少兩學年,派出學校和接收學?;フJ學分,學生達到兩校要求,可同時獲得兩校文憑。
除了本科生項目之外,部分高校還與國外大學開展碩士或博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在科研和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合作。
(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校際協(xié)議留學項目只需合作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校長在協(xié)議上簽字后項目即可開展,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需向教育部申請,獲得教育部審批后才可進行招生。申請材料復雜,審批手續(xù)緩慢,審批幾率較低。該項目一般針對某個專業(yè)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計劃內(nèi)招生。要求至少三分之一的課程由國外高校教師講授。
二、省屬高校學生游學實習交流模式
此模式主要包含省教育廳資助游學項目、友好學校短期研修或夏令營、冬令營項目、赴美帶薪實習項目。
(一)省教育廳資助游學項目。省教育廳資助省屬高校開展優(yōu)秀本科生游學項目,資助標準為2萬元/生,資助經(jīng)費用途主要為學費、住宿費、交通費、保險費、生活費、國際往返機票及簽證費用等(個人消費除外),經(jīng)費不足部分由高校或?qū)W生個人承擔,要求派出高校原則上承擔費用不少于總費用的1/3。游學高校原則上應為世界排名前列的海外知名高校。留學名額由省教育廳下放,學校在全校范圍內(nèi)進行選拔。
(二)友好學校短期研修或夏令營、冬令營項目。很多國外高校都招收友好學校學生參加短期研修、夏令營或冬令營項目,開展語言文化或部分專業(yè)課程,在當?shù)鼐用窦易∷?,感受當?shù)氐纳钗幕斡[當?shù)氐娘L景名勝。通過此項目,學生可拓寬國際視野,增強獨立生活能力,提高語言溝通技巧,并為將來留學深造探路。
(三)暑期赴美帶薪實習項目。不少省屬高校通過與其他機構合作,共同開展暑期赴美帶薪實習項目,為在校學子提供一個踏上美國國土、體驗美國生活文化、提高英語能力、進入美國企業(yè),與美國同事及來自其他國家的國際學生并肩工作的實踐經(jīng)歷。該項目學生與美國同事同工同酬,在體驗美國文化、鍛煉英語能力的同時可以通過工作獲得報酬,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此項目在學生中很受歡迎。
三、對省屬高校擴大交流規(guī)模的建議
(一)努力爭取公派留學游學項目。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項目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選拔,不僅對語言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對學術背景、科研潛力、綜合能力等方面有較高要求。對省屬高校的學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被錄取的幾率相對部屬高校較低。這就要求省屬學校做好相關項目的宣傳工作,指導有意向的學生有的放矢,提前規(guī)劃,爭取獲批,為學生樹立標桿和榜樣。
省教育廳的游學項目將指標劃至相關院校,各院校在全校范圍內(nèi)進行選拔,原則上要求申請者語言水平達到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相關要求,同時要求申請者具有較強的學習、適應和溝通能力。能參加此項目的學生皆是學校的佼佼者,項目結束后可通過討論會、講座等方式與其他同學分享,在學生中間產(chǎn)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二)依托校際協(xié)議留學項目和合作辦學項目。校際協(xié)議留學項目和合作辦學項目是省屬高校的重頭戲,屬學生自費留學項目,對語言的要求比較靈活,語言未達標可進行有條件錄取,省屬高校絕大部分有出國意向的學生通過這兩個項目派出。
赴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的交換生項目費用較低,一般免除學費或者僅繳納一少部分學費,家庭狀況一般但想體驗國外留學生活、增加自身閱歷的學生一般選擇這種留學途徑。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發(fā)達國家一般是雙學位項目,留學費用較高留學時間較長,學費、生活費等各項開銷每年20萬人民幣左右,在國外學習2~3年,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好的優(yōu)秀學生一般選擇此種途徑留學。合作辦學項目一旦獲批是列入計劃內(nèi)招生,招收的學生可在國內(nèi)學習僅獲取國內(nèi)學校文憑,也可在國內(nèi)高校學習1~2年后赴國外友好學校學習,方式跟雙學位項目類似。
(三)開拓豐富多彩的短期交流項目。在開拓留學項目、拓展校際合作的同時,省屬高??砷_拓豐富多彩的短期交流項目,學生可通過暑假、寒假赴外體驗而不影響正常學習。
四、結語
省屬高校相關部門應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開拓國際交流合作伙伴和合作交流項目,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和更豐富的選擇,活躍校園文化、引進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創(chuàng)新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