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強
摘 ? 要: 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與實效性的研究,意在結合實際,積極探尋思想品德生活化課堂教學的途徑。設想用“生活化模式”流程的方式操作。力求改變思想品德教學現(xiàn)狀,力求為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提供有益借鑒,使思想品德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從而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 思想品德 ? ?實踐研究 ? ?轉(zhuǎn)變方式 ? ?提高能力
一、實踐研究的目標
一是通過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與實效性研究,努力改變知行相脫離的狀況,使學生初步具備選擇經(jīng)濟生活,參與政治生活,正確取舍先進文化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二是通過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與實效性研究,試圖形成一些支撐思想品德課聯(lián)系生活教學的新理念及新教學模式。三是落實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實踐性、生活性”要求,開發(fā)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課件、音像資料等。四是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踐,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
二、實踐研究的內(nèi)容
本課題旨在對實現(xiàn)政治新課程教學“生活化”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統(tǒng)一進行研究和探討。意在結合實際,積極探尋思想品德生活化課堂教學的途徑。設想用“生活化模式”流程的方式操作。力求改變思想品德教學現(xiàn)狀,力求為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提供有益借鑒,使思想品德課堂充滿生活氣息,思想品德課堂將因生活而更加精彩,生活將因思想品德課堂而更加豐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順利實現(xiàn)思想品德的教學目標。
三、實踐研究各階段的具體工作
(一)準備階段:2014年2月主要工作。
1.采取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要求參加實踐研究的教師學習有關理論文章。
2.圍繞課題開題有關工作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3.組織本組教師圍繞擬研究的課題進行教學觀摩。
4.制訂課題申報方案。
(二)實驗研究階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主要工作。
1.現(xiàn)行思想品德課與新課改條件下思想品德課教學比較研究。
2.收集國內(nèi)外有關教學生活化的文獻資料組織學習。
3.組織實踐研究組成員圍繞課題進行教學觀摩,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4.收集教學課例、教案、課件、音像資料等匯編成冊。
5.組織進行教學觀摩,繼續(xù)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6.收集近一階段課例、教案、課件、音像資料等匯編成冊。
7.組織大面積的教學觀摩,初步形成課堂教學生活化模式。
8.階段性成果總結,側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9.階段性研究成果總結,側重于完善課堂教學生活化模式。
(三)總結階段:2015年3月主要工作。
1.撰寫實踐研究性報告。
2.參加實踐研究的教師每人完成實驗課題論文一篇。
3.整理參加實踐研究教師的教案、課件、音像資料,并選優(yōu)匯編成冊。
4.各備課組優(yōu)質(zhì)課展示。
5.請主管部門領導驗收。
6.匯報實驗成果。
四、實踐研究的過程與成效
(一)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實踐研究組成員通過對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深入調(diào)查,針對現(xiàn)狀,實踐研究組成員專門召開了課題理論研討會議,共同探討實踐研究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怎樣進行研究?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以什么形式呈現(xiàn)研究成果等問題。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下,初步確立課題的研究重點和研究方法,擬訂課題的總體方案。
(二)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1.圍繞主題,組織研討活動。組織實踐研究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交流教學實踐經(jīng)驗提升教學理念。實踐研究組成員先后學習了《激活、捕捉和運用動態(tài)生成性課程資源》、《今天教師應該怎樣上課》、《追求有效教學的永恒主題》等文章。使實踐研究組成員有了廣泛的研究基礎。
2.圍繞主題,積極開展研討活動。兩周舉行一次實踐研究教學展示,舉行主題的新課程教研活動實踐研究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做了專題匯報與交流。
3.實踐研究組老師能將實踐研究理念融入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圍繞新課標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駕馭課堂展示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風格,突出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圍繞“教學的實效性”主題,實踐研究組成員積極參與了省市思想品德教學設計和學生政治小論文比賽。其中實踐研究組老師指導學生參加的政治小論文多人次獲獎。
(三)第三階段:課題全面總結階段。
實踐研究組成員進入總結反思階段,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整理和歸納實踐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對課題進行總結,撰寫實踐研究報告達到了預期成效。
五、實踐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收獲
(一)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意識。
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通過發(fā)現(xiàn)和解決課堂中的實際問題,幫助教師正確認識切實轉(zhuǎn)變教育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心理品質(zhì)及身體素質(zhì)等方面也有了較大提高。
(二)轉(zhuǎn)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實踐研究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提高了對教材分析概括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能力。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調(diào)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轉(zhuǎn)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起多層面全方位立體學習模式,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地喚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了主動探究能力,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課堂實效性。
(三)完善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zhuǎn)變。
實踐研究扎實有序開展,不斷完善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zhuǎn)變。一是注重集體備課,集體教研;二是注重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三是充分個體差異,實行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享受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快樂;四是注重師生相互溝通與交往,培養(yǎng)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研究習慣;五是適時適度調(diào)整教學方法,靈活地應用各種學習策略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六是課堂小結具有高度概括性,條理清晰,課后反思促使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斷提高。
(四)創(chuàng)新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實踐研究組以課堂教學為依托進行課題實踐活動,通過課堂展示,構建有效課堂,將實踐研究不斷推進;利用各種研討活動探討各種課型,有效實施科學的教學策略,研讀課標與教材,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教學的科學規(guī)劃及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舍,再加上優(yōu)化教師的高效模式教學方案,不斷引導和提升單位教學時間內(nèi)的最大教學效率,真正實現(xiàn)有效的思想品德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孔令軍.多媒體優(yōu)化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的研究[J].教育導刊,2009.8.
[2]王尚志.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研究[J].湖南教育,2010.11.
[3]韋輝梁.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與實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