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清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小學語文課程具備強烈的人文色彩,可以為德育滲透提供良好契機。教師要努力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竭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具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 德育 小學語文教學 滲透策略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操,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xiàn)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fā)展?!毙W語文教學蘊含豐厚的德育因子,需要教師用心挖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幫助小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是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路徑,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主要依托課文內容而展開,小學語文課文內容基本以贊頌偉大品格、謳歌壯麗河山為主,有著得天獨厚的德育優(yōu)勢。教師要將德育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以一種春風化雨般的教學方式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境界。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隱含的德育元素,用于啟發(fā)學生的思想。比如在教授《白楊》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想象這樣的場景:在一片茫茫無邊、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戈壁上,矗立著一棵棵挺秀、高大的白楊樹,不管烈風如何吹拂,白楊樹始終不動搖,直面烈風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想象中,學生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白楊樹的堅強不屈,這時候我再適時提出主題,其實戈壁上不僅有一棵棵屹立不倒的白楊樹,還有一批批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們,他們常年不能回家,生活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為的就是保護邊疆安全,將國家建設得更好。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心靈共鳴,使他們心系邊疆戰(zhàn)士,從邊疆戰(zhàn)士的身上學到保衛(wèi)國家、奉獻青春的精神,喚起學生長大后也要努力為國家做奉獻的信念。
二、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傳統(tǒng)模式下的識字教學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示范,學生在下面一遍一遍地跟著教師讀寫,這樣的識字教學枯燥乏味,無法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漢字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我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本身的比劃、結構與外形特點,都可以成為進行德育的良好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自己所學的漢字,思考漢字與道德素質、為人處世之間的關系,以此將識字教學與道德教育完美結合。其實,學生在分析和理解字形的時候,可以初步理解生字的發(fā)音、比劃和解構,這時候教師要幫助他們深入理解蘊含在其中的重要含義,引導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對人生有更深的感受。
比如在教學“奇”這個字時,我先在黑板上將上下兩部分寫得不夠對稱,將上面的“大”字寫得比下面的“可”字大,這樣的“奇”字看起來就顯得十分怪異。再寫一個規(guī)范的“奇”字,上小下大,讓學生比較這兩個不同的“奇”字,學生就會說第二個“奇”字顯得比較順眼。我再進一步點撥,告訴學生有的漢字是由幾個漢字共同組成的,只有將幾個漢字組合好了,這個漢字從整體上來看才會顯得協(xié)調,指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合作、學會謙讓,整個人才會變得更加美好。這樣的識字教學寓德育于其中,將教書與育人進行了有機整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朗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學好小學語文,離不開朗讀的積極作用。在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會對課文有進一步深入的理解,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與感染。這說明朗讀教學與道德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相輔相成、相互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多朗讀、多感受,將自己置身于課文所設置的場景中,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情感,進而引發(fā)思想共鳴。
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內容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先為小學生展現(xiàn)了漓江的美好風光,再配上美妙的音樂,畫面上的微波蕩漾、山光水色,無一不讓人沉醉,這時,我再組織學生進行配樂朗讀,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情感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提升,感受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了他們熱愛祖國的強烈情感,德育效果事半功倍。
四、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但是現(xiàn)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德育的良好契機。教師要善用機會,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比如我利用每年“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組織學生開展“感恩活動”,讓他們給自己的父母、長輩寫一封信,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或者鼓勵他們多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家長的負擔;我還要求學生在放學回家后多了解父母的各個方面,例如父母的工作、父母最喜歡吃的事物,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等等,并支持學生將這些認識寫成一篇篇小作文,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他們提供寫作素材,還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恩情懷,感謝父母給自己帶來的幸福生活,立志好好學習,讓父母開心。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其自身之義,小學語文課程具備強烈的人文色彩,可以為德育滲透提供良好契機。教師要努力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竭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具的合格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定業(yè).寓德育教育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J].讀寫算,2012(02).
[2]馬永平.如何寓德育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J].祖國:建設版,2014(07).
[3]戚加東.寓德育教育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J].讀寫算,2013(04).
[4]張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小學小學語文教育,2012.
[5]吳剛.小學語文教學呼喚德育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2.
[6]盧杰.德育教育新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7]薛偉明.中小學小學語文教學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