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文
摘 要: 新形勢下要保證高職學生培養(yǎng)質量,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面對新形勢,如何做好高職院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探尋有效的學生管理模式,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斷反思,敢于打破傳統(tǒng)工作思維,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探尋現代教育工作方法,推動班級建設新發(fā)展,強化管理效果,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 學生管理 反思 創(chuàng)新
班主任工作主要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道德行為養(yǎng)成、學習生活的常規(guī)教育管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保證學校育人目標實現。學生管理工作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歸宿,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管理效能。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管理中不能為了管理而管理,要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
一、學生日常管理教育中的反思
如果班主任工作僅在乎形式或做做樣子,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缺乏對學生的真情實感,那么即使做了大量常規(guī)性工作,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課堂紀律檢查、宿舍內務檢查等,卻效果不佳或沒有效果。這時班主任應該反思:為何工作做了那么多卻沒有效果?是沒有深入學生中還是工夫沒下足?結果發(fā)現做的工作已夠多,所用時間與精力也夠多。再從職業(yè)道德、青少年心理學、教育的原則與方法等方面反思、分析自己的工作思想與方法,領悟到:凡是為師者,尤其是班主任,只有用“心”經營神圣的教育事業(yè),用“心”即無私的父母之心教育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領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和“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1]的深刻含義。
1.全面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
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心靈,摸清學生的心理特點,體會他們的內心需求。班主任在接班前可通過學生學籍了解班級學生基本情況建立學生檔案,開學后盡快完善學生檔案并在短時間內認知學生,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學生入校后會感到親切不陌生。無形中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說明老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是認真負責的,使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努力學習的信心,家長自然會放心將孩子交給老師。在學習上我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對思想、情緒不穩(wěn)定或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經常不上課的學生等,及時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從小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身邊的事情,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引導教育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端正態(tài)度,明確目標。
現在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淡??;有的只關心虛擬的網絡世界,對于現實生活中的集體和社會公益活動不感興趣,導致學生對學校生活感到不愉快,感覺無所事事,不充實,對前途和未來較擔憂缺乏自信心,我行我素的自由生活方式也會凸顯。班主任要開導、鼓勵學生“既來之,則安之”,放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讓學生明白學習是根本。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要有愛心、耐心與恒心,轉變觀念,變換情感與態(tài)度善待他們。首先,要堅信他們也會成才。其次,要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再次,要寬容他們所犯的毛病,耐心、細心地進行正面引導??傊?,對他們要出于愛心、關心、熱心,積極引導,進而逐步釋放他們的自尊與自信,以達到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在促進他們奮發(fā)學習的同時注意學習方法調整與掌握,時刻提醒學生設定自己的目標,打好基礎,樹立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
二、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
1.運用柔性管理,建設班級文化。
現代企業(yè)有企業(yè)文化,學校有學校文化,班級當然應有班級文化。開拓新思路,加強班級文化建設。重視柔性管理方法的運用,用人性化管理方式,以情感人,從內心深處激發(fā)學生對學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使學生在和諧、溫暖的氛圍中不知不覺接受教育和管理。學生的柔性管理須借助于班級文化進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環(huán)境,可使學生充分享受自由發(fā)展的同時,以班級價值觀念及規(guī)范作為評定自己的品質、行為和人格的內在尺度,并調整自己。而不是粗暴簡單地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進行“管理”,強調和積極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班級管理中不能只強調學習,要多組織活動,通過集體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如學校舉行的廣播操比賽、五四大合唱、拔河比賽、籃球賽等,每一項活動都盡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班主任要全力擁護也要適時參與,以激發(fā)學生情緒使之更加積極主動,形成和諧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增進向心力、凝聚力,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發(fā)揮情感效應,感化啟迪學生。
夏丏尊先生曾經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注、挖掘、發(fā)揮學生教育管理中積極的情感效應,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敖裉斓慕處熌檬裁慈ペA得學生?我們有很多困惑。我想,教師想贏得學生就要做到四個‘真’:真情實感、真抓實干、真才實學、真知灼見”[2]。對學生付出“真愛”、“大愛”是成為好老師的基礎。管理中不能只管道德說教、請家長、要學生寫檢討保證等,而要用“勤”促“情”、用“情”化“人”,即勤去班,勤去寢,勤溝通是既與家長溝通又與學生溝通,當然自己還要勤學習,學習青少年心理學等完善提高自身。當然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對學生有所偏愛,因為任何偏愛都會失去教育力量。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亦步亦趨,循規(guī)蹈矩,要敢于打破常規(guī)思維,根據教育對象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與規(guī)律及德育工作原則,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對學生要心懷期待,用發(fā)展的眼光審視與評判學生的心理與行為方式。中職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男女生間的頻繁交往極易使之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為防止學生早戀、男女生關系過密,班主任要未雨綢繆。教育學生要自尊、自愛、自重。在學生生理、心理的敏感期,不要過多地直接強調不要早戀,而是在平時教育中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區(qū)分,把握男女生之間交往的尺度。開展主題班會時拿出一些照片、圖片視頻讓學生鑒定哪些男女生間的行為屬于正常同學交往范圍,哪些行為關系過密,防患于未然。
新形勢下的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管理中以學生為本,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原則,通過學生的密切配合和積極參與,推動以班級為主導,社會、家庭及個人多方聯合參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進程,實現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化、科學化、人性化、社會化和高效化,從而提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更為有效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肖遠騎.美國教育的秘密[N].中國教育報,2014-10-29(09).
[2]宋偉濤.今天,我們如何做教師[N].中國教育報,2014-09-09(05).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