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偉
【關鍵詞】 閱讀教學;環(huán)境;方法;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84—01
在筆者看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只滿足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愛讀、樂讀、悅讀,使閱讀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人生體驗,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樣學生才有可能走進古今中外,走進作者的世界,觸發(fā)更多的感悟,積累更多的經驗,產生更多的共鳴,才能不斷地保持生活的完整性,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完美。
一、營造濃郁的讀書環(huán)境,讓學生愛上閱讀
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為了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讀書意識和興趣,學校要注意營造讀書環(huán)境,使學生走進校園,能夠看到各種書籍,仿佛空氣中都飄蕩著書香。圖書室、閱覽室、走廊的書架上,教室的圖書角等,都整齊地擺放著分類的圖書,墻面上貼著與書有關的名言。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這樣能夠讓學生以名人為榜樣,激勵自己去讀書。宣傳欄里張貼著新書推薦的信息,紅領巾廣播站積極宣傳課外閱讀的益處和有關閱讀的一些好做法,學校專門開辟的讀書廣場,能促使學生課后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看書。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生活,學生才能陶醉其中,閱讀的樂趣才能深深地扎進學生的心中。
二、指導有效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
得法者如魚得水,無法者如瞎子點燈。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閱讀,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書目。書目的選擇可分為課內擴展性必讀書目和課外選讀書目。語文課文中有相當數量的名家名篇及節(jié)選片段,如,《少年閏土》選自魯迅的《故鄉(xiāng)》,《赤壁之戰(zhàn)》選自《三國演義》等等。在學習這些課文的前后,如果能找到跟課文直接對應、間接有關的文章或名家的作品,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就能從更高的角度對課文作出較為深入的領會,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領略到名家的整體特色。
其次,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哪些要泛讀和略讀,哪些要精讀和細讀。例如,知識性的讀物可以用泛讀和略讀的方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要品味其優(yōu)美的文字、動人的情感,就要細讀和精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方法的同時,還要指導他們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讀書時多使用工具書;二是閱讀需要質疑;三是學會做筆記,養(yǎng)成整理的習慣??傊槐鼐心嘤谛问?,不必受制于時空。當然,讀書筆記主要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關鍵是要通過各種方法引導他們喜歡讀書,讓他們能夠真正地讀進去,帶著一顆愉悅的心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含英咀華,品味感悟,滋養(yǎng)性靈,豐富情感,在大量的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濡染,為生命的成長奠基。
三、開展豐富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感受悅讀
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所以,教師可以開展系列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如,以三年級語文課本第七單元的教學主題“身邊的愛”為依據,設計系列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1.精心設計一堂閱讀指導課,結合“身邊的愛”這一主題,將《愛的教育》這本書介紹給學生,通過呈現精彩片段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同時對如何讀好課外書做方法上的指導。2.倡導親子共讀,共建“書香家庭”。由教師發(fā)倡議書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愛的教育》,一起到圖書館借閱書籍、查資料,在家里營造出讀書的良好氛圍,使孩子更樂于閱讀。3.開展讀書交流會,講述《愛的教育》中的故事,評選出最感人的故事。開展系列讀書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舞臺和空間,而且有助于學生及家長形成“守規(guī)矩、講禮貌、講誠信”等好品德,養(yǎng)成“愛讀書、善思考、樂表達”等好習慣。
豐富多樣,富有情趣,符合學生本性的閱讀,勢必會對學生的課外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悅讀”,會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文字世界的有趣和神奇,使讀書成為不可或缺的快樂。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