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會娟
摘要:有過幾年教學經驗的教師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有的教師整天兢兢業(yè)業(yè),早來晚走,只要有時間就一頭扎到教室里批改作業(yè),指導學生,可是教學效果卻并不明顯;而有些教師平??雌饋磔p輕松松,該上課上課,該鍛煉鍛煉,生活工作兩不誤,似乎不怎么努力,結果教學成績卻特別好。究其原因,主要是這兩類教師的課堂有效性是不同的。那么,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呢?本文從教師課前的各項教學準備工作闡述如何提高結合課前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 ?有效性 ?教學準備 ?教學策略
在小學英語教學如火如荼的改革進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因為學生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不要一味地設想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精彩,而是要考慮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符合自己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需求。傳統(tǒng)的教育體制下,教師的考核標準與學生的考試成績相聯系,而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均衡健康的成長。
要想取得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就是備好課。備課不單純是備教材、備課標,還要備學生。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自己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和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以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接受這些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鞏固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師有時候會出示一些當堂練習來檢查和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些練習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否則再好的題目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在課前準備中的備學生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避免對學生提出過高或過低的要求
這個道理每個老師都明白,但是要真正做到位并不容易。首先,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有著深入的了解,然后教師要擺正心態(tài),正確對待每次考試和學生取得的成績。如是否愿意花時間去教給學生考試內容當中不會出現的英語知識?是否能夠做到以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來激勵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接下來,我來談一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首先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認真學習相關的教育學知識,以堅實的理論基礎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作為一名教師,沒有誰不想讓自己的學生學有所獲,能力超群??墒侨绻處熂庇谇蟪桑豢紤]自己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水平,而任意去拔高教材內容,拓展一些難度很多的知識,使學生始終在緊張學習的狀態(tài)下,不僅學不到這些知識,反而影響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連一些基本的學習目標都做不到。如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每節(jié)課可以接受8個新單詞的學習要求,教師也可以拓展一兩個課外的單詞來輔助教學,但是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學生知識面的拓展,超出學生的能力一次性增加很多的新詞匯和課外知識,會導致不但達不到拓展學生英語視野的目的,反而會為學生的學習增加阻力。當然,如果教師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學生提出過低的學習要求,這樣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使學生學而無獲。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掌握好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教師要認真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特征,他們的內心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復雜多變的。所以,教師要下功夫勤鉆研,深入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來實施有效教學。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來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最終使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教師通過學生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和考試成績的浮動變化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針對學生一個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以人為本,備好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課程開始階段,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在形成了主動探究的心理環(huán)境下就更容易走進教學內容的學習當中。
其次,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努力獲得取得成功的滿足感,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注意,不同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進行當中適時加入一些有趣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避免他們對學習的出現厭倦情緒。
再次,重視課堂小結工作。記憶與遺忘總是相互依存的,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結束前復習和鞏固一些本堂課所學知識,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小結,通過最后的小結讓學生有時間去整理和歸納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為長時記憶打下基礎。
最后,準備合適的練習題,重視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題海戰(zhàn)術是不科學的,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工作中做好練習題的篩選,選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題目來讓學生應用和鞏固本課所學,并由此總結出一些英語知識點和英語規(guī)律。同時,教師要注意布置作業(yè)要分層次,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習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信心去完成這些作業(yè)。
三、 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準備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課前的準備過程中,第一,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第二,教師要做英語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第三,師生的互動交流是教與學的思想碰撞的過程,這樣的碰撞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四,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合作意識。
當然,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有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提升,才能逐漸形成適合自己學生的一套教學策略,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