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下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語文能力的意義重大。而朗誦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基礎(chǔ)語文能力之一。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現(xiàn)狀和小學語文朗讀模式的分析,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以提高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
關(guān)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朗讀模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采用語文朗誦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能夠流利朗讀的情況下,有效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新課改的理念也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促進了教學創(chuàng)新和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在語文課堂上采用朗誦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小學語文朗誦教學模式仍需進一步完善。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誦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模式落后
現(xiàn)在很多小學教學模式比較落后,主要是以教師的上課講解為主導,老師在黑板上對課本進行講解和羅列,小學生在下面聽,課堂氣氛異常嚴肅,很少有課堂朗誦的現(xiàn)象,以及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這種單調(diào)的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讀語文的興趣,使得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影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因此,對小學語文朗誦教學模式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水平。
(二)教師教學方式落后
在小學語文朗誦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帶領(lǐng)小學生朗誦的方法,然后分段進行課文的講解,很少有讓小學生獨立朗誦,以及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缺乏和學生的互動,嚴重影響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也使學生在朗誦過程中缺乏目的性,忽略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容易出現(xiàn)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及教學水平。
(三)缺乏朗誦指導
當前在四十分鐘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沒有進行自主朗誦的時間,大多數(shù)老師僅會在教學過程中給有限機敏學生進行單獨朗誦的機會,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讓學生集體朗讀并在朗讀過程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課堂上還是主要以老師講解為主,缺乏對學生朗誦習慣的培養(yǎng),也缺乏對學生朗誦方法和正確指導,使學生沒有正確有效的朗誦方法。
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教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朗誦的重要性,教師對課堂上的朗誦時間也有所增加,但教師在給學生制定朗誦時間時,沒有對學生的朗誦目的進行明確要求,而學生也只是為了完成朗誦任務(wù)而進行朗誦。在學生朗誦結(jié)束后,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朗誦進行必要的評價,學生在朗誦過程中沒有融入自己的思想也沒有對朗誦的文章進行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知道自己朗誦的文章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朗誦的文章主要思想感情是什么,想要表達的是什么。這都使學生的朗誦缺乏明確的目的。因而,教師對學生的朗誦進行評價以及相應的提問很有必要。
(四)教師沒有示范性
隨著新課改在小學教學中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師的水平也有所提高。雖然教師也在盡力將語文朗誦添加在課堂教學中,但教師很少有對學生進行朗誦示范,教師不具備朗誦教學方面的知識,因而朗誦示范能力也較弱,無法解決學生提出的朗誦方面的問題,也不能對學生提出有價值的關(guān)于朗誦的問題,使學生對于語文朗誦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從而不能很好的使朗誦與語文課堂融為一體,從而使朗誦教學以及學生的朗誦水平提升緩慢,以至于小學語文朗誦教學模式出現(xiàn)停滯的現(xiàn)象。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朗誦教學模式研究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興趣
使小學生對朗誦充滿興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語文朗誦教學模式的提高,并且讓小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朗誦教學中來。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朗誦的興趣是當前語文教師應當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在小學語文朗誦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創(chuàng)造新鮮有興趣的朗誦教學形式,或可將小學生喜愛的動畫片的主人公加入到朗誦中,將要朗誦的段落化成動畫片人物的臺詞,也可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為學生設(shè)計相應的獎項,鼓勵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文章,激發(fā)學生的朗誦欲望,使學生沉浸在朗誦的氛圍中,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朗誦活動中來。
(二)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p>
促使小學語文朗誦教學模式的提高,教師也應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使學生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改正問題進行朗讀,教師也應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作品所需要的情感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什么時候進行朗誦斷句和朗誦停頓,以及朗誦過程中對氣息的把握,從而使學生掌握關(guān)于朗誦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此外教師也應針對學生在朗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指導,在學生朗誦過程中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朗誦水平的提高。教師給予必要的朗誦指導,使學生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提高朗誦水平,滿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水平的提高。
(三)朗誦評價
在學生朗誦完成之后,教師也需對學生的朗誦進行積極正確的評價,使學生在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生朗誦的信心。同時教師在對學生朗誦進行評價時或采用口頭評價或采用書面評價,總之對學生的朗誦進行相應有效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使朗誦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使學生更清楚的認識朗誦,并對朗誦產(chǎn)生興趣。使小學生盡量改正其唱歌式的朗讀方式,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朗誦水平和語文水平。
(四)朗誦訓練
由于是小學生進行朗誦教學,而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具備相應的文化水平,此外小學生的心理也沒發(fā)育成熟,因此應當對小學生進行一定的朗誦訓練。此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朗誦水平也有所差異,所以朗誦訓練應注意差別化。對于語文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應注意培養(yǎng)其更高的朗誦能力,對于語文水平較低的學生朗誦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朗誦基礎(chǔ),并針對學生的朗誦能力為學生布置不同的朗誦任務(wù),以確保每個學生在朗誦訓練中朗誦課本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結(jié)語
新課改背景下為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模式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模式的探討得出教師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朗誦氣氛,提高學生去朗誦的熱情和積極性,對于朗誦教學模式的良好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在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毛明月,王玲玲.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 2010 (30) :89-91
[2]劉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電教:下.2011(8):122
[3]何玉梅.信息時代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吉林教育:綜合.2013 (34):146
[4]黃慧麗.新課程下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一些嘗試[J].新校園旬刊.2013 (11) :210
作者簡介:吳洋,女,1980.04.09,漢,吉林長春,小教一級,本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