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層服務型團組織是新時代共青團中央加強基層團建的重要舉措。高?;鶎訄F組織應該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契合當代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特點,探索出聯(lián)系團員青年、服務團員青年和引領團員青年的有效途徑。高校團組織應該正視兼職團干部多、工作模存在行政化現(xiàn)象、活動方式有待創(chuàng)新,以及校園活動主流地位受到的沖擊等問題,在優(yōu)化工作模式、加強人員配備、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完善制度支持等方面做工作,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其“青年之家”的職能,完成向服務型團組織的轉變。
關鍵詞:基層服務型團組織;高校;途徑
一、高校基層服務型團組織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基層服務型團組織立足基層,凸顯基層共青團組織的服務功能,以強化服務青年發(fā)展、維護青年權益、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為目標,通過相關措施,不斷強化基層共青團組織對青年團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基層服務型團組織是新時代加強共青團建設的重要舉措,對密切聯(lián)系青年團員,代表和維護青年權益,提高團建科學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3年,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上,時任共青團第一書記的秦逸智同志首次提出,要打造“基層服務型團組織”。2014年7月,《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團組織建設的意見》的通知下發(fā)各級團組織,建設基層服務型團組織活動成為創(chuàng)建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馬克思主義青年組織的基礎工程,是共青團中央強化基層建設和基層工作的重要載體?!盎鶎臃招蛨F組織”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命題的延續(xù),是新時期以黨建帶團建的重要方略。
二、基層服務型團組織建設在高校中的挑戰(zhàn)
(一)工作模式偏重行政化
團組織雖然是高校中的一個群團組織,但是具有相應的行政級別,日常工作的開展偏重行政化手段,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思想和官本位思想,工作相對缺乏靈活自主性。日常工作中,對待上級的任務,往往是嚴格完成,上級要求什么就去做什么。同時,對待下級的團組織也是這樣以行政命令的形式開展,忽略了本單位的實際問題和特殊情況,往往會忽略青年團員的看法,靈活性有待加強。
(二)兼職團干為主,人員相對缺乏服務意識
在高校團干部中專職人元占少數(shù),以兼職團干居多,二級團組織中大都是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兼職。兼職人數(shù)多,無形中分散了工作的精力、,當工作累積疊加的時候,難免出現(xiàn)應付了事,工作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另外,一些團干部已經習慣于行政化的工作模式,觀念落后,缺乏服務意識,對服務型團組織的理念不清楚不了解,極大地阻礙了工作模式的轉變。
(三)對青年大學生的吸引力有待加強
在高校中,除了團委以外,還有學生會,還有社團聯(lián)合會和學生事務中心等多個青年組織,每個學生組織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都有自己吸引青年大學生的地方。隨著競爭的激烈,高校中的學生活動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tài)勢。一些青年團員的發(fā)展需求會在其他群團組織中獲得滿足,無形中沖擊著以共青團活動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格局。此外,一些學生社團更加注重學生的訴求,活動豐富多彩,對青年團員具有吸引力,不斷地擴大在學生中間的影響力。這無形中對高校團組織在學生中固有的地位產生影響。
(四)凝聚力有待加強
改革開放將近40年,中國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我國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種思潮交匯,網絡新媒體技術發(fā)展迅速,青年的思想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個性需求不斷變化,其中在大學生身上表現(xiàn)尤為明顯。在此過程中,一些高校共青團組織沒有很好地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觀念,工作模式轉變相對滯后,團組織凝聚力呈現(xiàn)弱化的態(tài)勢。例如,很多高校中,團課和主題團日活動呈現(xiàn)形式化,活動主題缺乏吸引力,班級團支部缺乏凝聚力,團干部崗位在競選得不到重視等。
三、建設高?;鶎臃招蛨F組織的路徑探究
(一)更新觀念、轉變工作模式。
基層服務型團組織建設要求高?;鶎訄F組織要轉變工作模式,樹立服務意識,克服官僚思想,去行政化和機關化,零距離面對青年團員,打造成真正的青年之家。同時,注意調動學院分團委和班級團支部的積極性,在政策和經費方面給予支持,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深受青年歡迎的院級品牌活動。
(二)推進團干部專職化,構建培訓體系。
積極推進高校團干專職化,逐漸減少兼職團干的比重,創(chuàng)新崗位設置,增強基層團組織基干力量。干部除選優(yōu)配強以外,也要具備相關特長,以契合青年團員發(fā)展需要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使開展的活動更能贏得青年團員的歡迎。建立完善團組織干部培訓學習制度,將學生團干也納入培訓體系,加強業(yè)務指導,更新觀念,不斷提高團干部的履職能力,為創(chuàng)建基層服務型團組織打下堅實基礎。
(三)以青年團員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各級團干部要深入學生、深入課堂、深入學生宿舍,了解青年團員的需求和想法,與青年團員零距離。在第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青年的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設計活動,兼顧時代特色,重點突出思想性。活動的開展與共青團服務青年、凝聚青年和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結合起來,找準結合點。團組織在與青年溝通上應該做到零距離,充分利用溝通媒介,保證青年團員的訴求渠道暢通,積極維護團員的合法權益。
(四)完善制度建設,優(yōu)化考核方式
服務型團組織建設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以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服務型團組織建設需要涉及資金、人事、政策等多個方面,應該有完善的制定保障和運行機制,做到人、才、物高效使用??己耸枪ぷ鞯娘L向標,應該做好考核制度改革,創(chuàng)新考核方法,比如進行互評、自評和青年團員評等形式,找出差距,做好改進,更好地促進轉型。
參考文獻:
[1]陸昊.陸昊同志在共青團十六屆四章全會上升為講話[R],2011年1月12日
[2]團武漢市委.“紅色引擎工程”推進基層服務型團組織建設提質增速[J].中國共青團,2017(10)
[3]韓雪梅 鄭磊.斷裂與鏈接:青年工作陣地建設研究—基于“青年之家”基層服務型團組織陣地建設的實踐[J].中國青年研究,2017(8)
[4]鄭帥.基層服務型團組織O2O“四位一體”陣地建設探析[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6(3)
[5]巫長林.加強基層服務型團組織的實證研究--基于廣州市的調查數(shù)據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6)
[6]童瀟.對做好共青團基層工作的若干理論與實踐思考:一個社會學的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09(3)
[7]曹海翔 梁靜.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意義與途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簡介:張旭,(1983年8月2日出生—),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畢業(yè)于浙江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單位:浙江財經大學,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