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輝
摘要:現(xiàn)如今教育機制的改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深化,為了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育的質量,將歷史故事融入到初中歷史的課本中,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們對歷史的熱愛和興趣,還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而教師要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掌握教學內容,合理的穿插歷史故事才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史實和分析歷史現(xiàn)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教學;運用分析
引言
“故事教學”是歷史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們學習歷史自主性的目的。故事教學有效的結合了歷史這一學科本身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可以滿足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心理。在初中這一學習階段是學生們課業(yè)較繁忙的時期,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又激發(fā)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掌握歷史知識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因此實施初中歷史故事教學的這樣一種教學手段。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歷史知識做為初中的課程之一,固然有其存在的意義,了解中華民族的淵源歷史具有重要意義。而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引入歷史故事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這種簡單的故事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趣味性,從而才可以進一步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內容,擴展思維集中注意力,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索興趣,把歷史故事融入課堂才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歷史課堂教學的意義,豐富課堂內容和帶動學生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師要根據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的運用和選取相關的歷史故事,因為不是所有的歷史故事的應用都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緊密的聯(lián)系課本和學生的理解范圍,才起到讓學生挖掘知識的根本作用。
二、引入歷史故事的原則
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備課時,要緊密聯(lián)系課本上的內容,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作用。
(一)歷史故事的真實性
歷史故事的真實性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才能使學生有據可循。歷史故事如果不真實,輕則是誤導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重則是無中生有篡改歷史。因此歷史故事的選擇真實性是最重要的原則。
(二)歷史故事的趣味性
初中歷史課堂引入歷史故事的目的就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增加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但是如果選擇的歷史故事枯燥乏味,就會適得其反,減少學生學習歷史的新鮮感,更不利于學生們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
(三)歷史故事的針對性
歷史故事的選擇要具有針對性,針對當堂課的學習內容結合著歷史故事,才會不斷的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印象,才有利于學生們對知識理解記憶和認知,從而達到歷史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利用歷史故事設計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從學生們上課的學習狀態(tài)來觀察。歷史這一門課程雖然講述的都是歷史事件的發(fā)生但不利于學生們理解的原因是歷史知識的銜接性并不強。所以太多復雜的知識關聯(lián)不起來就會造成學生對歷史知識枯燥乏味的理解。這就會導致學生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所以想要增加歷史知識的連貫性和增加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的熱愛和興趣,教師必須做好課前準備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才能更好的融合歷史故事和歷史知識,從而調整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課堂狀態(tài),在參與歷史課堂的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的歷史知識。
(二)通過引入歷史故事將歷史內容由抽象轉為具體化
初中的歷史課堂內容基本包括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兩大部分。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可以使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將抽象的知識點簡單化,學生們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例如“經濟危機”這一相關內容,需要注意講解的就是引入一些歷史事實或者文學作品來介紹經濟危機對美國甚至各國的危害性。采用一邊講故事一邊提問的課堂形式,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發(fā)散思維自由回答,例如造成國家經濟危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經濟危機會對人民的生活造成那些影響?等一系列的問題。這種課堂形式的采用是因為學生們剛聽完歷史故事,很有積極性并且存在自己的認知和想法,教師進一步講解“經濟危機”的概念這樣就會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這種歷史故事的課堂形式,可以將問題由抽象的觀念轉化為有利于學生理解的具體事例,不僅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還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課堂效率。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精心準備的歷史故事,安排課堂上合理的時間講述,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結束前設置歷史故事
眾所周知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在這漫長的發(fā)展和成長過程中,課堂和書本上的知識量不足以詮釋這些,因此針對有限的教學內容教育部門只能選取最具有代表的歷史事件來編排教材,由此看來就算學生們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內容,也只是我國真正歷史內容的一角。要不斷的豐富課堂內容,不斷的擴展知識層面和知識量。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前設置歷史故事,為學生留下故事懸念和自由思考的時間,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們保持對歷史知識的熱愛,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搜索和詢問,這樣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印象和記憶時間,還可以提高學生們歷史知識的積累量,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簡而言之,歷史這一學科是故事性較強的,且歷史事件不連貫的學習科目,教師要做到在如此難理解和枯燥的知識內容上,用歷史故事的形式為學生們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們能夠更加直接的,高效率的學習歷史。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合理的將歷史故事引入課堂,不僅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還能夠達到加強學生們對歷史知識掌握的程度。通過歷史故事教學這一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歷史的熱愛和興趣,增加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在輕松的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豐富歷史知識,才能達到學生們理想的效果和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沈麗英.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J].新課程(下). 2012(09)
[2]金玲.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靈活運用[J].新課程導學. 2012(19)
[3]王慶.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考試周刊. 2009(59)
[4]尹玉.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 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