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剛
摘要:耐力素質是衡量個人身體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其本質是在長時間活動中克服身體和心理疲勞的能力。如今,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帶動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人們的身體素質卻逐漸下降。據(jù)相關調查統(tǒng)計,現(xiàn)階段中小學生的身體狀況較差,耐久力與平均標準相差甚遠,學生的心肺功能逐漸衰弱,學生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強化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積極開展耐力素質訓練。本文將簡要分析學生群體耐力素質下降的原因,進而提出一系列的應對方法和實踐對策,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生;耐力素質;訓練;方法和對策
前言:耐力素質是每個人身體素質的綜合表現(xiàn),能夠反應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強化小學生的耐力素質是當今小學體育教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廣大教師應明確學生耐力素質不足的原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鍛煉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抓緊學生放學時間,讓小學生進行自主鍛煉,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從而實現(xiàn)提升小學生耐力素質的教學目標。
一、小學生耐力素質不足的主要原因
現(xiàn)階段,小學生耐力素質不足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簡單概括有以下幾點。首先,家長的過分寵溺是導致學生身體素質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今的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和其他長輩都十分寵愛孩子。很少讓孩子獨立完成事情,且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成為家庭中的小霸王。體育鍛煉又苦又累,當孩子不想鍛煉時,家長也沒有及時教導孩子,而是順由孩子的意愿。家庭教育中缺乏體育鍛煉的思想意識。其次,生活水平的提升卻沒有促進小學生飲食結構朝向均衡化發(fā)展,小學生肥胖率已經(jīng)逐漸提升,嚴重影響著耐力素質訓練的效果。此外,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導致學生將絕大部分的精力放置于玩游戲,看動畫片之中,僅有極少部分的學習進行跑步之類的耐力訓練。小學體育教學時間有時也被其他學科教師占用,小學生的鍛煉時間沒有得到保障。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逐漸增加,學生在校期間可用時間較少。
二、強化小學生耐力素質的具體方法和實踐對策
(一)運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開展耐力訓練
強化小學生的耐力素質并非短時間內即可實現(xiàn)的,需要教師制定長期恒久的訓練計劃,運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開展耐力訓練。故此,教師首先應為學生締造輕松的訓練氛圍和適合訓練的環(huán)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fā)其鍛煉熱情。教師在結合校園內的布局設計學生跑步路線,例如從旗桿下跑至花池附近等。同時可以構建一定的趣味情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鍛煉的意識,在大課間時間進行自主鍛煉,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訓練習慣。
(二)強化學生放學后的訓練
小學生的課余時間較多,且僅憑借在校期間的體育鍛煉是無法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故此,教師應重視學生放學后的體育鍛煉,強化其放學后的訓練效果。教師應在課堂中向學生傳播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在小學生腦海中樹立自主鍛煉的意識,從而利用放學后的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鍛煉,養(yǎng)成自主鍛煉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個人身體素質。教師在課堂中傳授學生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避免學生自主鍛煉時出現(xiàn)身體拉傷等情況。
一般情況下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普通的耐力素質訓練。例如長距離行走或長跑運動,騎自行車或游泳等都是普通的耐力訓練,這類訓練效果較好,學生長期堅持能夠有效改善個人身體狀況。
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身體情況為學生設計訓練內容。速度耐力素質不足的學生,教師可為其制定400米~1000米變速跑、均速跑、間歇跑以及重復跑等訓練內容強化學生的速度耐力素質。對于力量耐力素質不足的學生,教師可為制定爬山計劃或運用體育器材進行鍛煉。發(fā)展學生綜合耐力素質時,則可進行組合訓練。例如進行球類運動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羽毛球、乒乓球都是適合小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球類運動。
教師應挖掘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熱情,唯有學生對體育鍛煉產(chǎn)生興趣才能夠使其在放學后進行自主鍛煉,實現(xiàn)強化學生耐力素質的目標。
(三)開展比賽活動
小學生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欲望和好勝心理。教師應結合學生這一特質開展比賽活動,從而強化學生的耐力素質。學生在比賽中既能夠有效鍛煉自身身體素質,同時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
教師可在將學生分化成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種項目的比賽。例如50米障礙跑,兩人三足等。用時最短的小組授予運動健將的稱號。小學生非常重視教師的評價,非??释玫竭@一榮譽。故此,學生會表露出高度的參與熱情,積極參與比賽活動。從而讓學生自主開展體育鍛煉,養(yǎng)成自主鍛煉的意識。
結論:總而言之,提高小學生耐力素質是當今小學體育教學的必要選擇。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身體素質讓人堪憂,多方面因素才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直線下降。教師應重視學生耐力素質的訓練,運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開展體育鍛煉,結合校內環(huán)境設計訓練內容。強化學生放學后的訓練,讓小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價值和意義,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鍛煉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讓小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耐力訓練。教師可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和訓練內容,速度耐力不足的學生開展跑步訓練。力量耐力素質不足的學生進行爬山或器械訓練,綜合耐力素質則開展多樣化訓練。在課堂中開展比賽活動,調動學生參與興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最終強化小學生耐力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莊大力.小學生耐力素質的提高[J].新課程(小學),2014(06):147
[2]蒙東玲. 運動干預對小學六年級學生耐力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4
[3]張艷姬.促進人本教學——淺談“情境教學”在小學生體育耐力素質教學中的開展[J].新課程(小學),2013(07):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