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貴
摘要:作文是一種綜合的能力,作文教學是一個大的研究課題,單靠訓練一個方面是不行的;要從多方面入手,我認為:模仿寫作訓練,差生寫作自信心訓練,作文綜合訓練是最不應該被忽視的訓練。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嚴格地逐步地培養(yǎng)這些能力,并在實踐中認真總結經驗不斷進行改進。還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不是機械的,是有血有肉的,認識到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多方面去調動作文的積極性。這樣,水平一定可以提高。
關鍵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7-0052-01
1.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寫作訓練
"天才的第一步從模仿開始" 這句話用來形容作文教學的起始階段非常有道理。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學生作文水平相差很大,其中相當一部學生根本不會寫文章,所以作文訓練應從零開始。同時方法的選擇也很重要,我嘗試運用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方式進行訓練,效果很好。因為,孩子學話,始于模仿;學習寫作,是一種書面形式的"學話",起始階段同樣離不開模仿,一句話應該怎樣說,怎樣聯句成段、構段成篇,怎樣寫清楚一件事,都可以從模仿中找到門徑。作文的模仿可以分兩步進行:
1.1模仿生活,獲取素材。作文的內容知識需要作者的生活經驗。生活經驗哪里來?靠的生活。因此,寫作成敗的最關鍵一步是作者是否有足夠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初中生的閱歷雖然有限,但畢竟見過不少世面,如果作文中能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的真實的東西,那篇文章即使寫作技巧一般,也可能成為一篇較好文章。如何寫得真實?就是按照生活的原型去寫,也可以說是"模仿生活"。一開始要求不要要求過高,諸如詳略、選材等方面暫不予理睬,只要是按照生活的真實去寫就值得鼓勵。這樣時間一久,學生就會覺得寫文章就像說話一樣容易,既不會產生懼怕心理,也能積累一點經驗和素材。
1.2模仿課文,歸納方法。寫作,必須從閱讀中攝取材料,主要是學習寫作技巧。因為寫文章只有生活經驗是不行的,生活經驗還要用適當的合乎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即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除此之外還需要一種更高級的能力--寫作技巧。寫作技巧可以概括為一套寫作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哪里來?如果只是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效果肯定是極微的。因為寫作規(guī)則要真正融入到學生思維中并控制學生寫作實踐,才會幫助學生寫出一篇好文章來。這就需要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來找規(guī)律,總結歸納方法,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的規(guī)則比較具體實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寫作中可以運用,并通過老師的批改來驗證自己的實踐的正確性。
茅盾說過:"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但我們擁護模仿,只能到此為止。"因此,模仿只是寫作訓練中一個起始階段,其最終目的還是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
2.對差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的水平,是困擾廣大語文教師的難題。初中差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一種很棘手的"癥疾"。但是,"水桶短板原理"告訴我們作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差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整體提升我們的作文水平。在此,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兩點做法:
2.1消除差生"厭寫作文"的心理,進行因材施教(1)消除差生作文的應付心理。面對作文,差生無言以對、束手無策,但因畏懼老師的批評,又不得不寫作文,于是就表現出一種敷衍塞責隨便應付的心理;或是不管文不對題,寫完即可;或是東拼西湊,草率了事;或是干脆"借用"他人文章等等。(2)消除差生作文的自卑心理。差生雖經苦思冥想、搜腸刮肚,但仍無長進。老師講評時,總免不了當作"反面教材","以儆效尤"。于是差生深感失落和自卑。
在以上兩種心理的表現中,也同時伴隨著差生的厭學心理。這樣,日積月累,只要老師一布置作文,差生就"付之以笑",就連以前那愁眉苦臉的神態(tài)都失去了,結果其作文水平每況愈下。每個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既是教育的結果,又是教育的依據。老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針對學生心理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和教育的效果。這就是因材施教。這對差生的作文教學,同樣重要。我在作文教學中針對差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狀況,嘗試了相應的探索。
2.2為差生搭建展示平臺,培養(yǎng)他們作文的信心。美國作家愛默生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前面分析了差生因為作文水平差,時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一般信心不足,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因此,我的首要工作是尊重差生 , 信任差生 , 幫助差生樹立信心。為了改變差生作文不求上進、自甘消沉狀況,我開導他們說:作文并非難學,你們具備學好作文的許多有利條件,只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作文水平一定能提高。如: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他們的優(yōu)勢在其他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中獲得獎勵時,就及時讓他們寫心得感言,并當場給他們機會進行展示,由于是有感而發(fā),于是就有話可說,真情流露往往能打動人心。教師乘機表揚他們的"獲獎感言"寫的好。這樣,差生在今后作文時,心情舒暢、輕松,作文狀況也有很大的改觀。當然,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活動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促寫"活動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差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件繁雜而又艱苦的工作,有待同仁深入地探索與研究。
3.加強作文綜合性訓練
作文訓練是一個長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的過程,必須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進行全面的指導訓練,逐步地提高寫作水平。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3.1積累素材與方法指導。這是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學生寫作的源泉很多:家庭、學校、社會、世界都可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都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只是有時視而不見,一寫作文便覺得無話可說。老師的任務就是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覺地將視野投向生活,主動觀察生活并進行思考,從而形成一種能力和習慣;不僅同語文打交道,而且能善于捕捉有意義的材料,領會其中閃光的思想道理。然后指導他們形之于文,包括觀察內容的取舍、觀察角度的選取和材料中心的提煉等。具體做法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觀察、布置觀察任務、寫觀察日記,或寫分析筆記。
3.2加強閱讀與營養(yǎng)吸收。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得到范例的重要途徑。中學語文課本選用的都是典范的例文,是寫作的最好范例。老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語言材料的基礎上更應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并可以對課文進行背誦、模仿、改編,以達到充分吸收的目的。其中,語言材料的積累與吸收尤其應該重視。如《故鄉(xiāng)》的環(huán)境描寫,《孔乙己》的人物描寫等。而現在有不少初中學生寫作文居然很少用到初中學過的詞句,更談不上寫作方法的吸收。此外,優(yōu)秀作文選也是很好的范例,因為其內容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也較淺顯,更易于學生模仿。只是要注意吸收的問題,即怎樣才能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能力。曾有不少學生,家里有大堆作文選,可文章就是寫不好,主要是沒有充分吸收。老師應該在這方面注意引導學生。古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也許是吸收的最好方法。
3.3堅持訓練與追求實用。一般的作文無實用性,只是為練習而練習,這樣可能會降低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應多進行一些實用性較強的作文訓練,讓學生把平時訓練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例如經常寫一些書信、調查、申請書、自我介紹以及小型文學作品等。這樣就可以使他們提高對作文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增強寫作的欲望和興趣。
總之,作文是一種綜合的能力,作文教學是一個大的研究課題,單靠訓練一個方面是不行的;要從多方面入手,我認為:模仿寫作訓練,差生寫作自信心訓練,作文綜合訓練是最不應該被忽視的訓練。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嚴格地逐步地培養(yǎng)這些能力,并在實踐中認真總結經驗不斷進行改進。還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不是機械的,是有血有肉的,認識到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多方面去調動作文的積極性。這樣,水平一定可以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懷兵——《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作文寫作訓練》
[2]劉天生——《淺談初中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
[3]黃艮蓉——《作文序列訓練 提高寫作素質》endprint
讀與寫·下旬刊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