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軍
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學校教育對象與學校課程設置、管理制度的矛盾日漸突出。結合自我農村工作實踐對“留守兒童問題”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提出留守兒童在身體、心理和學校生活方面存在大量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問題;現(xiàn)狀;原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153-01
一、我縣留守兒童問題現(xiàn)狀
身體健康問題
1、農村留守兒童飲食質量和習慣問題
99%的學生學校離家較遠,選擇住校生活,而其父母親又常年外出打工,只能每周周日帶足本周的干糧和咸菜。這樣營養(yǎng)搭配單一,難以滿足生理旺盛的青少年身體需要。68%的學生飲食習慣差,喜歡吃零食,不愛吃飯,加之缺少父母的監(jiān)管,這個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營養(yǎng)不良,身體健康越來越差。
2、農村留守兒童個人衛(wèi)生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年齡較小,自理能力有限。個人衛(wèi)生不能很好的得到清理。經我對本班的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90%的留守兒童一周洗一次頭發(fā),一周洗一次襪子和腳。8%的留守兒童兩周洗一次頭發(fā)。2%的留守兒童可以一周洗二次頭發(fā),一周洗一次腳和襪子。其中大部分留守兒童很少換洗內衣。
3、農村留守兒童私人空間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經濟原因導致沒有個人的私人空間,經常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特別是12歲到16歲的女學生,身體發(fā)育的多變期。許多生理問題得不到母親的解答,導致出現(xiàn)心理恐慌和心理自閉。嚴重影響了學生與人交往和很好的接受學校教育。
4、農村留守兒童乘車安全問題
鎮(zhèn)原地區(qū)地理條件差,多是山地和溝壑。經濟不發(fā)達,公路建設匱乏。山區(qū)學生多數(shù)生活在離公路較遠的山里,只有一兩條狹窄崎嶇的土路可以通往家里。農用車是當?shù)厣絽^(qū)的唯一交通工具,學生上學乘坐農用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二、心理健康問題
1、 隔代管理導致留守兒童以自我為中心、自制力差、無責任感、意志薄弱。
隔代管理存在的缺陷:祖輩普遍存在過分包容、溺愛子孫的現(xiàn)象;祖輩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即使祖輩不溺愛子孫,但大部分教育方簡單、粗暴,難以被兒童接受。(另有一些給予金錢獎勵和物質刺激除外。)
2、寄托管理導致留守兒童冷漠、自我封閉、不善交流、不善合作等心理障礙。
留守兒童寄養(yǎng)在親戚、朋友家存在兩個不利的因素:一是孩子一年到頭與父母交流二三次甚至更少,他們思念父母,思念親人。他們的情感饑餓,有話時無人傾訴,久而久之,便關閉了自己的心扉。父母的長期離別,只是他們親情冷漠;缺乏交流,致使他們固步自封,表現(xiàn)為不合群。二是親戚朋友是受人之托,代親戚朋友管理孩子,對于別人孩子的教育總是有一種距離感,總是心存芥蒂,最終只能是束手無策。
3、單親教育導致留守兒童性格缺失、不健全。
當今農村外出打工的多為男性,留守家庭多以母親在家。因個人的文化素質、性格修養(yǎng)、教育方法的不同,給子女潛移默化式的影響也就不同。另外,兒童往往只受一方(多數(shù)是母親)的影響,久而久之,性格難免不健全。如長期跟母親生活在一起的人,缺乏父愛,往往文靜、謹慎有加而堅強、勇敢不夠。
4、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及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導致留守兒童心理負擔過重,不能承受較大的打擊。
當今農村,村民評價一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往往把升學率(特別是上重點高中的)作為唯一標準。部分學校、老師為獲得村民們較高的評價,拼命的加班加點,給學生灌輸升學的思想,這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也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外出務工的家長與他們的子女交流少,也大都是灌輸他們在外打工賺錢多辛苦、多不容易,只有好好讀書,才會過上好日子。這樣孩子受到的壓力就更大了,逐漸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三、學校生活問題
1、留守兒童多是班級中的“后進生”。
留守兒童都是由其爺爺奶奶照顧,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低,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加之兒童自控能力較差,無力抵制社會上的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調查中發(fā)現(xiàn),全縣28002名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占5%,中等的占33%,中下水平的占35%,差的占27%。留守兒童普遍存在懶惰、貪玩等不良習慣,多數(shù)留守兒童經常拖欠作業(yè)。
2、留守兒童多數(shù)心理扭曲。
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對學校沒有興趣,不愿參加活動、自卑心理嚴重,生活無聊而空虛。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中,膽小怕事、課堂不敢回答問題的占75%以上;高年級留守兒童中,由于對學習失去信心,開始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坝捎谪毨?,‘留守兒童過早地體會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質匱乏的壓力。他們只能孤獨寂寞地成長,享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和親情。小學生當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媽媽,您都出去打工八年了,我現(xiàn)在已經上四年級了,我好想您,您什么時候回來?。俊闭{研中了解到,由于缺失父愛母愛,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一定的陰影和創(chuàng)傷。女孩子有了挫折,無處傾訴,心理壓抑,久而久之,性格變得孤僻內向,有的亂交朋友,出現(xiàn)早戀現(xiàn)象。男孩子無人管教,或賭博、上網、打游戲,無心學業(yè),周末放學不按時回家,走同學,竄親戚,致使監(jiān)護人到處尋找。
3、留守兒童人際交往有障礙。
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表現(xiàn)得偏激、易怒,與人交往沒有禮貌,怨恨父輩導致親情缺失。有些孩子認為家里窮,父母沒能耐,才要出去打工掙錢,吧自己丟在家里,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產生情感隔膜,讓親子關系冷漠。在于其他孩子進行交往時,不受歡迎和重視。處在情感孤島上的這些孩子們,逆反和自卑心理會日益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