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真
摘 要:近十多年來,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政策一直都是公眾頗為關注的熱點問題。掀起了社會和學術界廣泛的探討。從基礎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對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政策進行剖析和反思,揭示如何處理基礎教育與輟學的關系,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輟學;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6-350-01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在城鄉(xiāng)的不斷深化和計劃生育效果的日漸顯現,農村人口結構變化趨勢明顯,從1990 年代中期開始,農村小學適齡人口數持續(xù)下降,撤點并校應時而生。撤點并校政策實施的初衷是通過集中辦學,重組提高村教師隊伍的學歷達標率和整體素質、節(jié)約教育經費、提高教育質量,為實現城鄉(xiāng)教育公平打下基礎。此政策實施的十余年,一定程度滿足了農民子女在“有學上”之后“上好學”的愿望。一、輟學的原因
1、撤點并校增加了學生的安全隱患。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要求“學校要在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適當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區(qū)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學點,防止因布局調整造成學生輟學”。但是,由于現在農村適齡兒童較少,需要好多學校合并在一起建立了新校址,這樣就會產生一部分學生離學校比較近,一些學生離學校比較遠,這些情況在邊遠地區(qū)更明顯,學生們因為上學路途遙遠,交通又不便利,很多孩子騎自行車或者結伴上下學,而有些孩子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出現多起中小學學生發(fā)生交通事故,有些家長又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上下學的問題,從而使有些學生放棄了學業(yè)。
2、長期住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中小學生身體、心理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享受童年的快樂和幸福對一個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對心理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穩(wěn)定性。但撤點并校后,由于路途遙遠,家長每天接送孩子回家住宿并不現實,因此很多孩子不得不在學校住宿。在校住宿,一方面在生活上由于孩子年齡偏小,缺乏自理能力,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 另一方面這些孩子由于長期獨自生活,無論學校的管理水平、生活條件多好,都不能彌補因和父母在一起接觸的時間減少,缺乏溝通而導致的心理上產生缺失,無法適應寄宿生活而放棄學業(yè)。
3、撤點并校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撤點并校前,由于上學路途較近,孩子們可以自己上下學,無需家長接送。而并校后,學校普遍離家較遠,學生上下學的車費、在校期間的伙食費、住宿費等各項費用的支出對收入并不高的農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雖然國家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們的學雜費和書費,但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因此并校后農民的經濟負擔和以前相比還是加重了。特別是在一些貧窮落后的山區(qū),很多家庭因為承受不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不得不讓孩子輟學。
4、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
知識是當代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轉型中最重要的因素,知識資源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最大優(yōu)勢資源。而撤點并校的初衷是通過資源整合,提高辦學質量。但并校后,由于學生數量驟然增加,有些合并后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方面不能滿足這一新的形式,教學質量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撤點并校后優(yōu)勢教育資源卻沒有實現交流,而班級容量增大后,要求有更多的教室、宿舍、實驗室、活動場地、食堂等配套硬件設施。但令人遺憾的是撤點并??梢詰{借上級的指令迅速完成,而從上級政府獲得充足的用于學校硬件建設的資金卻不那么容易。學生數量的增多相應地要班級容量增大老師往往會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成績較好的學生,而班內的差生越來越被忽視。長此以往,這些差生就會自暴自棄,不思進取,結果往往是成績越來越差,中途輟學。
二、解決措施
1、加大對農村地區(qū)撤點并校教育的資金投入,優(yōu)化教育資源。
政府應加強重視,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放寬政策,使農村地區(qū)比城市地區(qū)享有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和資源補充。切實解決學生上學困難的事情,減輕家長負擔,加強學校的安全工作,嚴格實行中小學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2、提高教師待遇。
政府應出臺落實相關政策,規(guī)范制定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水平,縮小城區(qū)之間的差別,建立農村地區(qū)教師待遇的公正保障體系,提高農村教師的政治待遇和社會待遇,監(jiān)督各級地方財政及時兌現廣大農村教師的津貼補貼,使年輕教師愿意留在農村任教;政府還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切實解決農村教師住房困難,家屬就業(yè),子女入學,看病就醫(yī)和養(yǎng)老保險政策,從而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量,為農村經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3、建立正常的教師流動機制,促進義務教育動態(tài)均衡發(fā)展。
政府應建立合理的教師編制制度,可以通過核編定崗,將富余教師分散流動到其他缺老師的學校;也可以在一所學校教任一定的年限后,必須交流到其他學校任教,當然老師所享有的政策不變;還可以通過高?;驇煼额惖脑盒5闹Ы袒顒樱ㄆ趯Ρ∪鯇W校進行支持和幫扶活動;最后也可以通過交流學習,優(yōu)秀學校的教師去貧困地區(qū)進行幫扶教育,貧困地區(qū)的教師同時也可以去優(yōu)秀學校交流學習,從而促進優(yōu)勢教育資源互補,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fā)展。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國家應根據各個地區(qū)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注意在不具備學校合并條件的地區(qū),盲目進行一刀切的校點撤并,可能會導致輟學率、失學率上升以及教育質量的下降。穩(wěn)妥地推進農村集中資源辦學,循序漸進地做好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優(yōu)化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是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 謝曉文;農村基礎教育布局調整研究——撤點并校的利弊及借鑒措施;教育教學研究,2011(8)
[2] 孫懷安,雷子強,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的反思;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3(9)
[3]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2001
[4] 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