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要】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來源于認知科學,是一種在認知心理學中解釋心理過程的理論。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圖式理論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被廣泛用于翻譯領域的研究。并且隨著認知詩學的興起和發(fā)展,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圖式理論被應用于研究文學文本。本文以圖式理論為基礎對中國經典詩詞原文及譯文進行分析,指導翻譯實踐,以便譯出與原文更貼切的文本,更好地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關鍵詞】圖式理論 認知詩學 文學圖式 詩歌翻譯
認知詩學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以色列人Reuven Tsur 首先提出這一概念。隨著認知詩學理論體系的逐步完善,充分地利用這些理論對不同語言的詩詞等文學文本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雖然國內外一些學者已做了一些嘗試,但還沒有全面深入地展開,尤其是對中國經典詩詞的研究。因此,中國經典詩詞英譯認知詩學研究就自然而然的成為認知詩學發(fā)展趨勢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運用認知詩學的相關理論對詩詞原文和譯文進行對比研究,不僅是對認知詩學實證研究的補充,更是對新的翻譯途徑的探索。
一、圖式理論
1781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了圖式的概念,他認為圖式是表征概念和指導人們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心理結構。要運用圖式理論,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圖式。圖式描述的是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識而不是定義;并且有簡單復雜、抽象具體、高級低級之分;圖式并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機械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規(guī)律由各個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例如,樹的圖式包括樹根,樹枝,樹葉,年輪等等。植物圖式和樹的圖式兩者中,樹的圖式就相對復雜;樹屬于植物,所以植物圖式是高級圖式,樹圖式是低級圖式,并且在樹的圖式下還有更復雜的低級圖式,比如楊柳的圖式。圖式的主要功能就是幫助理解也可以更好的指導翻譯。
二、圖式理論與唐詩翻譯
一提到古典詩歌中的圖式,我們必須了解一對術語,文學圖式和世界圖式。文學圖式是寄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體的載體,世界圖式就是某個客體的百科知識。例如梧桐樹,其世界圖式指一種喜光喬木植物,樹干挺直,樹皮綠色平滑;而梧桐的文學圖式一般是指用來表達“悲傷,寂寥”的植物,文學圖式更多偏向于主觀感情。了解到這兩概念,我們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并翻譯出唐詩,使之表達更精確。
例如,李商隱的《登樂游原》中一句經典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黃昏的世界圖式指日落之后到天黑之前的這段時間,光色昏暗。那么在我們英文翻譯中黃昏對應的是twilight,“近黃昏”即near the twilight,但在我們了解了黃昏的文學圖式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翻譯并不精確,黃昏表達一種日落西山,暮年的悲傷。那么這句可翻譯為“the setting sun seems so sublime,but it is near its dying time”。dying time 是對即將逝去的最好表達。
杜牧的《清明》中“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第一句有兩種理解,一是單純世界圖式表達,普通背景描述,二是可以把雨紛紛理解為文學圖式眼淚。而第二句就是明顯文學圖式的表達,這里“欲斷魂”并不是指 going to die,而是指心情低沉,這樣理解清楚世界圖式和文學圖式之后就能更好的翻譯?!癢ith drizzling rain falling on the Mourning Day,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或者“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首先理解出這兩句都是世界圖式的背景描述,朝辭指早上離開,即leave at dawn;白帝指白帝城(位于長江三峽瞿塘峽口);即彩色的云;李白這里的江陵指三峽地區(qū),全都是世界圖式描述.“Leaving at dawn the White King crowned with rainbow cloud,I have sailed a thousand miles through Three Georges in a day”。
在翻譯中國古典詩詞時把世界圖式和翻譯中的直譯聯(lián)系起來,即字面意義;文學圖式和意譯結合起來,指客觀載體后的主觀感情。翻譯時,首先分析詩句中的世界圖式,然后分析其背后文學圖式,這樣才能準確翻出詩歌要表達的含義。對中國經典詩詞進行圖式化處理,能幫助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真正涵義。本文把認知詩學中圖式理論和古典詩詞翻譯結合起來,做了翻譯的初步探索,還需進一步研究,探索出新的翻譯途徑,指導翻譯實踐,以便譯出與原文更貼切的文本,更好地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參考文獻:
[1]Semino,E.Language and World Creation in Poems and Other Texts[M].London:Longman,1997.
[2]魏薇.圖式理論在中國詩詞翻譯中的應用[D].南華大學,2007.
[3]許淵沖.許淵沖經典英譯古代詩歌1000首:唐詩上下[M].海豚出版社,2013.
[4]鄒智勇.中國經典詩詞認知詩學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4.
*2014年武漢理工大學自主創(chuàng)新項目(2014-zy-20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