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學習風格是影響學習者個體差異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和變量。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的學生與其他同類型專業(yè)的學生相比,在英語成績和英語學習風格上具有明顯差異。本文以問卷的方式,對我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其對課堂學習行為的影響進行調查和分析,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調整課堂學習行為習慣,并制定合理的學習策略,也有助于教師調整與之匹配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 英語學習 學習風格 課堂學習行為
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是反映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要概念,自首次提出以來,便引起了許多學者的積極關注,逐漸成為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教學論等領域共同關注的課題。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學習風格,對自己學習風格的認識,會有利于形成可以發(fā)揮學習潛力的策略。學習風格研究也能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加拿大學者亨特于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教學匹配模式,認為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制定匹配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很多本??圃盒6奸_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普遍發(fā)現,此專業(yè)的學生與其他同類型專業(yè)如播音與主持藝術的學生相比,在英語成績和學習風格上,具有明顯的差異,他們普遍英語基礎較扎實,學習態(tài)度更踏實端正。在此,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編導專業(yè)學生大學英語學習風格進行調查與分析。
本次問卷采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開發(fā)的學習風格檢測表(ILS),它以學習者的情感和性格因素及學習的感知模式為依據,信效度良好,在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研究中應用廣泛。此表由44個問題組成,用于評價學生在知識的加工、感知、輸入和理解四個維度的學習優(yōu)勢。
此次調查對象為我校12級廣播電視編導本科7班41名學生,共發(fā)41份問卷,回收41份,回收率為100%,選出40份有效問卷進行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知識的加工方面
積極主動型學生共26人,占65%;深思熟慮型共14人,占35%。積極主動型的學生,傾向于通過積極主動的討論或解釋對新事物和問題提出想法,通過嘗試思考和理解它。沉思型學習者更喜歡首先安靜地思考問題。
活躍型學習者比沉思型學習者更喜歡集體工作。21題中,整個班有30位學生選擇“喜歡小組學習”,并愿使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探討方案。此外,他們傾向于選擇教室中前排位置,積極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記錄筆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這是活躍型學習者典型的課堂行為習慣。
二、從知識的感知角度分析
感覺型學生共30人,占75%;直覺型共10人,占25%。感覺型學習者,對細節(jié)有耐心,喜歡學習事實,擅長背誦和做現成工作,講究步驟,課堂上不喜歡沒有明確講解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沒有明顯聯系的課程及復雜和突發(fā)情況。直覺型學習者,學習得更快更具創(chuàng)新性,擅長于掌握新概念,建立新的聯系,更能理解抽象的公式,不喜歡需要記憶和進行常規(guī)計算的課程。
要成為有效的學習者和問題解決者,感悟和直覺兩種方式都要學會適應。如果過于強調直覺作用,會錯過一些重要細節(jié)或是在計算等學習工作中犯粗心的毛病。如果過于強調感悟作用,會過于依賴記憶和熟悉的方法,不能集中思想理解和創(chuàng)新。教師調整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學習風格在某些方面相匹配,如14題,全班37位學生選擇“在閱讀傳記性作品時,喜歡能啟發(fā)新思考新想法的內容”。因此,在講授傳記性作品時,教師不應一味羅列事實或教學生怎樣做,而是要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新思維。
三、知識的輸入方面
視覺型學生共32人,占80%;語言表達型學生共8人,占20%。視覺型學習者,愿意并擅長記住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如圖片、圖表、影片和演示中的內容;言語型學習者更擅長從文字的和口頭的解釋中獲取信息。
研究表明通過視覺和聽覺同時呈現信息時,每個人都能獲得更多信息。而且,在大學英語課堂文字和口頭信息的輸入量更大,學生主要通過聽講和閱讀寫在黑板上及課本里的材料來學習。大部分編導學生傾向于選擇中前排座位,與他們屬于視覺型學習者,要看和聽清教師演示的各類材料有密切關系。教師應調整教學策略使其與學生的學習風格匹配,如口頭講解時,輔以畫插圖,或播放相關圖片、視頻等材料。
四、從知識的理解角度分析
循序漸進型學生共26人,占65%;總體統攬型學生共14人,占35%。編導專業(yè)65%的學生在知識理解方面邏輯相連,屬于循序漸進型,習慣按線性步驟理解問題,按部就班地尋找答案,雖對主題的特殊方面知道許多,但聯系到同一主題的其他方面或不同的主題時表現得很困難。綜合型學習者,習慣大步學習,大概了解和吸收沒有任何聯系的隨意的材料,他們或許能更快地解決復雜問題或者一旦抓住了主要部分就用新奇的方式將它們組合起來,但缺乏順序思考能力,對細節(jié)模糊,難以解釋清楚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最佳的知識理解方式是將二者有機結合。教師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適當調整對知識的理解方式,如40題:某些教師開始講課時會講授綱要,這些綱要只對3名學生幫助很大,其他37位學生認為這對他們只有一點幫助。教師應強調綱要的重要性,使學生最大限度理解所學內容。
此次調查顯示廣編專業(yè)學生的學習風格為:在知識的加工過程中大部分屬于積極主動型,在知識感知方面大部分屬于感覺型,而從知識的輸入角度看,更多屬于視覺型,就知識的理解而言,更多學生是循序漸進的學習者。此結論從某種程度上可解釋,編導專業(yè)的學生較同類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態(tài)度更踏實,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更牢固。
此次調查對學習風格與成績的關聯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從而調整學習策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則應調整教學策略使其與學生的學習風格匹配,而有些方面則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調整學習風格。
參考文獻:
[1]陳美榮,曾曉青.國內外學習風格研究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
[2]賀雯.學習風格和教學風格的理論研究及其實踐意義[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基礎教育版,2004(3).
[3]譚頂良.學習風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校級教學研究項目:體距語在獨立院校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