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龍永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語文是一門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特點的基礎學科,其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內在屬性所產生的潛移默化力量,對于人的思想、性格、氣質等個性化特質而言,能夠充分發(fā)揮不容忽視且無可比擬的塑造與強化功能。語文閱讀自古就有“教育之本、學習之母”之美譽,無論對于基礎知識學習還是思想情感深化,都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通向渠道和非常重要的實現手段。本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學生個性發(fā)展 閱讀教學 實踐與思考
閱讀活動既是語文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又是占據其“半壁江山”的重要內容,更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和促進個性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有史以來,關于讀書學習的古訓不勝枚舉,其作用和意義也非常明顯。如“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閱讀書籍,既可培植智慧,又能造就靈魂”;“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學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積極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元的閱讀活動,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源源不斷地輸入活力。本文從以下幾方面試簡要闡述之。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有專家評判道:“語文是學習任何學科的基礎學科。尤其是語文閱讀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所必需的認識觀察能力、思維分析能力、概括提煉能力、情感體驗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等,始終具有厚積薄發(fā)的促進作用?!背踔袑W齡一般介于12—15周歲之間,正處于“智慧培植”“行為養(yǎng)成”“品質塑造”和“靈魂造就”的關鍵階段與黃金時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和作用由此可見一斑。然而,由于傳統(tǒng)意識和應試教學及其慣性因素的影響,即使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依然普遍存在“用普通話套講八股文”的現象,直接導致其長期處于“高消耗、低收益、低層次化發(fā)展”的不良運營之勢。客觀說來,并非學生不喜歡閱讀和不樂意閱讀,主要是他們缺乏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而且不會閱讀和不善于閱讀。因此,積極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不僅是改善課程教學現狀的有效之舉,而且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需要和長遠規(guī)劃。
二、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個性
1、以情趣化閱讀為抓手,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心態(tài)?!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對于心智發(fā)育尚未健全的初中生來說,既十分必要又非常重要。比如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時,有教師打破了常規(guī)模式,編排活動流程如下:首先,演示“春臨大地、萬物蘇醒”的多媒體畫面,讓全班在激情觀賞后復述情境。雖然發(fā)言積極主動,卻缺少一些形象生動的成分和美感元素。接著,讓學生在課文閱讀中尋找景物描寫的字詞語段,初步接觸并感悟其筆調手法;形成大體共識后,在教師的突出和強調之下,全班對文本的描寫筆法和美感情趣實行共享。然后再次欣賞并“反芻”多媒體錄像和解說詞。最后激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豐富感受進行動筆寫作。如此而為,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情趣,還能充分發(fā)揮挑戰(zhàn)智慧和刺激信念的作用。
2、以自主化閱讀為平臺,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體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有效地開展以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程閱讀活動,既可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又能促使他們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地體會、感悟和汲取,從而逐步贏得“潤物細無聲”的自我熏陶效果。比如《最后一課》,教師可遵照“整體閱讀—選點突破—加強感悟”的策略步驟,引導學生:首先抓住最后“牛尾”,以問設疑,用概括性語言激發(fā)全文閱讀的情趣;接著圍繞主人翁的心路歷程組織討論——對普魯士士兵、老師和母語等方面發(fā)生了怎樣的情感變化?促其心路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結合文末那句話和韓麥爾手勢,邊展開合理性想象邊續(xù)寫故事情節(jié)。讀議感寫相結合,整體過程顯得波瀾起伏、收放自如、透心入肺。
3、以多元化活動為載體,有效打造學生的語文閱讀品質。語文閱讀情趣、能力、習慣、品質的訓練與培養(yǎng)并非短期速成之事,而是要歷經一個較長時期的厚積薄發(fā)過程,執(zhí)教者應本著“以生為本、能力為重、多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一方面引導學生對不同內容(題材不同、題材不同、情感不同)開展不同形式的閱讀活動;另一方面,要努力通過各類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把從課堂上學到的方法自覺主動地應用到課外閱讀環(huán)境之中,既拓展閱讀內容,豐富閱讀視野,又促進學用結合和知行統(tǒng)一。與此同時,通過建立課外閱讀興趣學習小組,并積極開展各類閱讀比賽活動,以不斷放大“以賽激趣促讀”效應。通過營造常態(tài)化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勤于閱讀、樂于閱讀、善于閱讀的能力習慣和良好品質,并努力打造語文閱讀個性。
4、以激勵性評價為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無限閱讀活力。在學校教育中,主要包括學生評價和學習評價在內的教學評價活動,既是課程活動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又是促進學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重要措施手段。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本著“以生為本、個性發(fā)展、全面促進”原則,積極開展以激勵性為主的閱讀評價活動。如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提出不盡相同的閱讀標準,評價時“因人而異、因時而化”,切不可“用一根尺子量人”。再如,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閱讀感悟,對于個性化閱讀過程、方法和成果應倍加保護,而不是“強行統(tǒng)一”和“一竿子掃平”。尤其對于閱讀能力較弱、品質較差的學生,更要給予相應的關注、鼓勵和引導,以不斷激發(fā)其進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從中贏得千里跬步、江海細流的漸進效應。
總之,加強語文閱讀教學與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是一項與時俱進、教學相長的工程。這既可反映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yè)務能力,也是考量師德師風的重要標準,我們應為之貢獻應有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