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珍
【摘 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賦予學生快樂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學習情境;語文課堂;興趣
前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奔ぐl(fā)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有成效,把課堂變成活潑有趣、樂于學習的場所。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賦予學生快樂課堂
構建快樂課堂,打造快樂語文不僅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更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愉悅的課堂氛圍,快樂的語文教學會使學生感到親切舒適,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要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為學生醞釀快樂?!坝H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必須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才會在教師親和力的感召下身心放松,積極參與課堂,思維活躍,聰明才智才可能得到極大發(fā)揮,課堂才可能真正被激活。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智慧、情感和志趣,尊重他們的個性品質和思維方式,尊重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渴望。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尊重每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受到激勵的學生,無不流露出興奮和滿足的表情。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教學,也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課堂上適時分組討論、利用優(yōu)生幫助差生,是學生之間進行知識、情感交流的需要,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生參與越多,情感體驗越豐富,越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越深刻。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誘發(fā)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初中學生注意的特點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我就把課的第一鐘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如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導入語,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著聯(lián)系“舊知”與“新知”的橋梁作用,還有著思維定向的作用,老師設計新穎巧妙的導語,以口若懸河、有聲有色的表達,就能使學生情緒加爾各昂揚,注意力集中,興趣勃發(fā)。如上到《草原》一文,采用“采訪”形式教學,讓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又得到口語交際的訓練;讓學生在積累文中語言的同時,又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整節(jié)課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感覺,學生學習興趣盎然,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到了文中知識。但如果每一篇課文都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定會興趣索然。又如現(xiàn)在提倡課堂上讓“學生質疑——學生釋疑”,初時學生倍感新鮮,但“喜新厭舊”仍人之常情,常常使用學生還能不厭煩嗎?再說,因學生的知識面小,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在農村,又有多少個學生能提出很有價值的問題來?臨了還得老師從頭說起,教學任務才得以完成,耗時費力效率不高??梢娺@種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并非能適用于每一個學校每一個班級的學生及每一篇課文。這就要求每一位語文教師從兒童的興趣和認知出發(fā),因材施教,不斷地變化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藝術。不能人云亦云,一味地效仿,還應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采用體現(xiàn)自己個性的教法,讓課堂充滿詩意。
三、注重教材內容的靈活性,賦予學生快樂的體驗
體驗性學習的方式豐富多彩,只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切入點,創(chuàng)設恰當的體驗學習情景,就能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感悟、認知和快樂的體驗。在教學中,部分學生受知識、經驗、能力等因素所限,難免會遇到一些學習困難,探索活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耐心。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要允許、理解和寬容。因為只要引導得當,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會增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信心。比如在《我的故事》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講講自己經歷中最快樂、最開心、最難忘的事情,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暢所欲言,意猶未盡;但也有個別學生講得不夠精彩,事例也顯得平淡,課堂氣氛因此有些沉悶。這時,我立即改變教態(tài),及時給予一定的心理疏導和恰當的點撥,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教師這邊來。我給學生們講了創(chuàng)作《米老鼠和唐老鴨》的作者迪斯尼的故事,迪斯尼在窮困潦倒時仍百折不撓地堅持創(chuàng)作,最終獲得成功。這一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學生。然后,我請同學們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使同學們感受到了命運之神敲門的激情,這樣從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fā),既保證體驗性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性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的體驗場所。在教學中,還可通過采用諸如舉行古詩背誦、成語接龍、名言交流、歇后語對接、實物、插圖、錄像、錄音等聲像材料之類的直觀形象的教學形式,都是體驗性學習。
總之,“潤物細無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知識興趣是教學中的首要任務,把課堂變成活潑有趣、樂于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現(xiàn)自我,從而達到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