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曼蒂
摘 要:對大一新生中兩個平行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差異教學,結果表明:思維導圖能有效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加深記憶,并能引導學生組織素材,設計作品。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職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
一、前言
為適應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要求,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計算機應用基礎已作為高職各專業(yè)的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納入專業(yè)教學計劃中。
我院從2014年起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國高職高專教育規(guī)劃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7+office2010)》,此教材基于工作過程的實用性編寫,集任務驅動、行動導向與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于一體,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讓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依然產生了不少問題。一方面是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和組織素材對版面進行設計和規(guī)劃;另一方面,受課時量限制(40個課時),練習時間少,學生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且不能對基礎操作融會貫通,“聽得懂,看著會,做不出”。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將大腦思維過程具體化、直觀化的方法,可以幫助解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上述問題。
二、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它善于用關鍵詞將知識點簡要地提煉出來,用簡單的線條、數字、符號、圖形等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將學習者的思維過程系統再現。思維導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被認為有助于教師和學習者在思考過程中以一種可視化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修正和總結某一學習問題的想法,有助于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MindManager作為一款典型的思維導圖軟件,界面直觀,操作簡單,易于上手,被廣泛應用于各領域。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我院14級兩個文科平行班共100人作為研究對象。兩個班高考總分平均分相當,且男女比例均接近1:1。
2.研究方法。A班53人,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B班47人,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思維導圖,最后通過期末考試(半開放式上機操作題)結果對照教學效果。
四、教學案例
以“制作個人簡歷”這一任務為例。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全面的素材,包括學校LOGO、學院風景圖、個人寸照等圖片素材,個人簡歷、自薦書等文字素材。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利用已有素材,自主完成任務。并利用最后十五分鐘,根據樣文進行演示,展示“個人簡歷”的構成以及具體操作步驟。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對任務進行一個完整的構思,不能將已有素材聯系起來并發(fā)掘出主題及設計,并且在第二次課的課前復習單元,反映出學生對前一次課的基礎操作很不熟悉。
五、結果分析
期末考試我們采用上機操作的方式,Word、Excel、PPT三個部分各一道題,所占分值分別為50分、30分、20分,其中PPT為半開放式命題。對每道題的得分進行劃分,并對在優(yōu)秀、中等、一般、差等四個等級上所占人數比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數據表明,總體而言,學習效果與教學方法的主效應是顯著的。Excel試題相對簡單,因此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對于Word及PPT部分而言,在各個等級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六、結論與建議
第一,Word試題涉及文字、文本框、圖片、表格等各項操作,知識點相對分散。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課后不復習,且從“來不及做PPT題”的同學B班比A班少的現象來看,也反映出思維導圖能幫助建立知識框架,突出重點難點,加深記憶,解決“學了忘、忘了學”的問題。
第二,PPT試題是一道半開放式試題,相對于A班,B班優(yōu)秀比例大幅度提升,這一進步除了體現在操作上的熟練外(沒時間做的學生比較少),也體現在對試題的宏觀把握上。在利用已有素材設計作品方面,B班同學思路更顯清晰。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更偏重于線性思維,不利于學生將知識整體理解、吸收,而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能更好地學會組織素材,設計作品,規(guī)劃版面,同時把看似零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使知識系統化、規(guī)律化、結構化。
第三,思維導圖在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效果,并且可以應用到高職教學的其他課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輔助教學時,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做相應的教學設計,使思維導圖得到恰當地應用,使學生用更少的精力獲得更多的信息,掌握更豐富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英)Tony Buzan.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李斯,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孫同明,章慶美,王全.基于iMindMap的學科教學理論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