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大德
摘 要:化學概念是用簡練而嚴密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guī)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236-01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而嚴密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guī)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初中化學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學生領會和完整掌握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手段優(yōu)化化學的概念教學,本文擬從提高化學概念教學的幾個方法進行論述,希望能夠更好的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一、理解概念的構成,記住關鍵字和詞
要搞清每個概念由哪些部分構成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何,最關鍵的部分是什么。如“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其概念包括四部分:一定的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tài)、溶解的質量。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教師先提出要確切表示不同物質的溶解性,就要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其一,引導學生分析,可用溶解的克數多少表示物質的溶解性,但溶劑的量不同,溶質溶解的克數也不同,所以必須規(guī)定一定量的溶劑-100克;其二,在100克溶劑中,物質溶解的量有多有少,還必須達到溶解的最大限量——飽和時溶解的克數;其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多少與溫度有關,還應規(guī)定“一定溫度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所溶解溶質的質量。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在教學中若將概念這樣逐字逐句剖析開來講解,既能及時糾正學生容易出現的誤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個概念與另一個概念能嚴格區(qū)分開來,從而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此外,還要記住概念中的關鍵字詞。如單質的概念為“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其中“純凈物”就是關鍵詞,如果把純凈物改為物質,你還判斷為單質就錯了。因為物質包括純凈物和混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就是單質,也可為混合物,如紅磷和白磷、金剛石和石墨,它們都是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但卻是不同單質。
二、找出概念間的區(qū)別和聯系
化學概念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學習時要把相互聯系的概念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和聯系。例如,把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單質和化合物;分子和原子;酸堿鹽的概念分別進行比較,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通過對比,既有益于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啟發(fā)學生積極地抽象思維活動。
三、通過觀察實驗來理解概念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的許多重大發(fā)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通過觀察實驗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如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課題1部分的演示實驗,既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是使學生形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水由靜態(tài)轉化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態(tài)水,師生總結出變化特點,僅僅是物質狀態(tài)上變化,無其他物質生成。演示“向藍色硫酸銅溶液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實驗,引導學生觀察試管中發(fā)生的現象:出現藍色的沉淀。這個變化特點是溶于水的硫酸銅轉變?yōu)椴蝗苡谒{色物質——氫氧化銅。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水的沸騰,硫酸銅晶體的研磨等?!吧闪似渌镔|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藍色硫酸銅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再如,通過觀察水的電解和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可以形成分解反應、化合反應的概念?!按呋瘎?、“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實驗現象分析、引導、歸納得出其概念。我們要在實驗中細心觀察,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通過計算推理,理解概念
例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北磉_式為: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或溶劑質量+溶質質量)x l000/o。這個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難,難的是溶質
的質量分數的具體運用。所以在建立這個概念之后,可通過下列練習,討論:
(1)10克食鹽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2)20克食鹽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鹽,它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對不對,為什么?
(4)20%的食鹽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鹽水后,剩下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變成10%,對不對,為什么?
五、正反兩方,講清概念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在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反面或側面去剖析,使學生從不同層次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之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講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著提出—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么?”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反復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
是氧元素的”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對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征,通過各種優(yōu)化手段,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