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蘭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讀”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傾向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朗讀能力”的訓練。其實,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該研究者在調(diào)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訓練凸顯出很多問題。該文從問題暴露、問題根源、解決問題的辦法入手,提出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訓練的可行性對策,期冀可以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小學 低年級 語文朗讀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c)-0199-01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在各個階段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記憶,有助于促進言語表達能力,有助于想象、鑒賞能力的發(fā)展。由此可見朗讀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卻存在一些問題,該研究者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訓練進行研究與反思。
1 低年級小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
通過問卷調(diào)查、電話隨訪、實地訪談、會議交流、實際教學等形式,該研究者總結(jié)在現(xiàn)實課堂上,低年級小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錯誤的朗讀形式。
1.1 一字一頓“點讀式”
低年級小學生在學習新課文或接觸新的閱讀材料時,由于生字認讀不是很純熟,會存在一字一頓的朗讀效果。字不成詞、詞不成句,句不成文的現(xiàn)象時而發(fā)生,缺乏語言的流暢性,缺乏詞語和句子的完整概念和理解。
1.2 聲嘶力竭“叫賣式”
低年級小學生存在盲目攀比、好勝心強的心理,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為了凸顯個人,引起教師的注意,常常喊破嗓子式地讀課文,毫無感情色彩可言。不但失去朗讀的意義,而且容易引起課堂哄亂,分散學生朗讀的注意力。
1.3 拉長聲調(diào)“拖延式”
在齊讀或個別的讀的時候,低年級小學生有時還會把教師簡單的“有感情朗讀”的要求,理解為拖腔拉調(diào);或者為了能夠順暢連續(xù)下文,拖延時間而拉長聲調(diào)地朗讀。這種形式缺乏頓連、重音和語調(diào)的欺負,好似呆板的古代書生在念詩經(jīng)。
2 低年級小學生朗讀問題的根源
2.1 教師方面
2.1.1 不重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把大量課堂時間用于講、問、寫上,而忽視有效朗讀,即使是朗讀,也是走過場;或者為了課堂效果,把關(guān)注點放在幾個優(yōu)等生身上;或者不能長期堅持朗讀訓練。
2.1.2 不得法
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僅僅依靠“請同學有感情朗讀”這種不痛不癢的引導式毫無意義的,或者即使有指導也只重視聲音形式,不重視內(nèi)心體驗,只重視表層技巧,不重視情感教學。
2.1.3 不評價
教師對低年級小學生朗讀的評價多局限于有無念錯字,是否丟字、添字,是否流暢,再高一點的要求就是重音、停頓、語速的把握,對情感的表達不作太多評價,認為這是高年級進行指導和培養(yǎng)的。其中評價方式是不對的,朗讀的基本功要從低年級就要全面把握。
2.2 學生方面
2.2.1 缺乏興趣
低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身控制力比較差,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對朗讀的興趣是有限的。
2.2.2 缺乏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低年級小學生不理解課文,不掌握朗讀技巧,課后朗讀意識不強,不會自我主動地進行朗讀訓練,加之教師對學生朗讀訓練指導較少,導致朗讀水平較低。
3 低年級小學生朗讀訓練的思考
3.1 增加朗讀時間
教師要根據(jù)年級、學情和教材的特點,逐級增加朗讀的時間。課上,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朗讀;還要利用早讀等時間,加強訓練;提倡課后進行適當?shù)睦首x訓練;不定期組織朗讀比賽,以賽促進。
3.2 擴充朗讀材料
低年級的朗讀訓練不因僅局限在課本,還要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擴充一些兒歌、詩歌、朗朗上口的歌詞、美文、動畫片臺詞等學生喜愛的朗讀材料,既能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強化學生的朗讀訓練。
3.3 豐富朗讀形式
3.3.1 示范朗讀(模仿朗讀)
如果單純講解朗讀技巧,低年級小學生很難掌握。但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的特點,教師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地進行示范朗讀或逐句領(lǐng)讀,這樣學生能夠跟讀來體會自身語氣和發(fā)音的不足,提高朗讀技能。在示范性朗讀之前,教師一定要先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內(nèi)容與學生進行交流,進而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
3.3.2看圖朗讀
低年級課文多配以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可以結(jié)合插圖(平面圖片、多媒體展示)進行朗讀訓練。一年級有篇課文《秋天》,朗讀前,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在藍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在田野里耕地的黃牛,活潑可愛的小鹿,然后讓學生根據(jù)畫面模擬這三種小動物的聲音,想象一下它們此時的心情,再指導學生朗讀,效果很好。學生結(jié)合平時生活中的經(jīng)驗,讀小鳥的話時用又尖又細的聲音,而小牛說話時聲音粗中帶沙,讀小鹿說的話時,把小鹿那種蹦蹦跳跳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
3.3.3 配樂朗讀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感悟。小學語文課文類型不一,倘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nèi)容,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diào)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導《春到梅花山》課文朗讀時,配上悠揚的古箏樂曲《梅花三弄》,讓學生在舒緩,輕柔,抒情的音樂中進行朗讀,學生們沉浸在一種如詩如畫的境界中,個個讀得興趣盎然,聲中融景,景隨聲出,這樣一來,不但提高了朗讀水平,誘發(fā)了美感,而且陶冶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3.4 訓練朗讀技巧
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特點,有的放矢地傳授朗讀技巧,而不要脫離課文單純講朗讀技巧。
首先強調(diào)一個“準”字。要求學生朗讀時發(fā)音要準,吐字要清晰、圓潤,發(fā)音要響亮,不念錯,不隨意添字減字,不唱讀,不重復,教師要及時糾正錯誤。其次強調(diào)抑揚頓挫。要讓學生邊讀邊看標點符號,掌握標點符號代表的停頓時間和語氣特點;通過找關(guān)鍵詞指導學生讀出重音。如《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小青蛙同烏龜?shù)膶υ挕獮觚斝χf:“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在這句話中,“你們”、“大”、“綠”等詞語都應(yīng)讀重音,以顯示烏龜同青蛙的不同。再次要指導學生讀出情感、讀出體驗、讀出意境、讀出個性。這就需要引導小學生多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不要就“朗讀”而讀,而要順“生活”而讀。
3.5 完善朗讀評價
課堂教學中,對低年級小學生朗讀的評價既要恰如其分,又要妙語生花。群體齊讀時,不能僅以“整齊”為評價目標,要多角度進行評價指導。個體朗讀時,由于低年級小學生要強、自信心不足,所以評價語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多以肯定、鼓勵的積極引導為主,讓學生有動力繼續(xù)練習;同時也要及時、明確地指出學生朗讀需要努力的“關(guān)鍵點”。
朗朗的讀書聲中,有低年級小學生的快樂,有低年級小學生的情感,有低年級小學生的成長。因此,要讓“多讀”成為習慣,讓“精讀”成為方法,讓“會讀”能為能力,從低年級入手,抓好朗讀的基本功,從而增強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投入。
參考文獻
[1] 王風蘭.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探析[J].考試周刊,2014(18).
[2] 李麗,仲巧華.淺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