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琴
【摘要】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特別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F(xiàn)在這種學習方式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每一個正在運用它和將要運用它的教師都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從而真正實現(xiàn)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實施者,我們應該有意識、有目的、有方法地去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關鍵詞】 小組 合作意識 實效性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2-078-01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實施者,我們應該有意識、有目的、有方法地去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并不是僅僅意味著安排學生按小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個任務,它需要教師對小組活動過程各個方面,給予仔細的考慮和關注,更應該有意識、有目的、有方法地去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針對這些問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課改組成員的建議,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意識。
1. 合理編排學習小組,激發(fā)集體榮譽感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故學習小組也應該靈活組合,這更有利于學生愉快地進行合作,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未來社會,是科技社會,是大科學社會。既要有競爭,又要有合作,任何創(chuàng)造發(fā)明都離不開群體合作。
(1)討論中學習
在教學《兩小兒辯日》一文時,選擇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的方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兩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進行辯論,由朗讀到脫離課本。經(jīng)過演練,從中推選出三組在全班進行辯論賽。一小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字正腔圓,語氣強烈。一小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次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節(jié)奏明快,針鋒相對??鬃釉唬骸拔岵荒軟Q也。雙方斗為平局,不分勝負?!薄芭?!”全班發(fā)出熱烈的喝彩聲。我接著說:“孔子當年判平局反映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假如孔子現(xiàn)在還活著,他老人家會怎么樣裁判呢?”學生搶著答:“仍然是平局?!薄盀槭裁??”“因為兩個小兒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兩個小兒觀察事物光憑直覺,被一些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早晨、中午的太陽離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太陽大小也相同,只是背景不同罷了。”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各自尋找自己的有利證據(jù),很好地理解了課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2)實踐中培養(yǎng)
一個好的合作學習形式應當是多樣化的。可以是課內合作學習,也可以是課外合作學習——實踐中培養(yǎng)。
(3)操作中應用
我在教學“播”這個字時,我只說了“播種”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可是我班一名同學卻說她的方法比我的好,我立刻請她給大家講講,她說:“我們小組在練習時是這樣記憶這個字的,播種當然要用手,所以肯定要用提手旁,但把種子也就是‘米播到‘田里后,還要蓋上一層土,也就是在‘米的上邊再加上一撇?!倍嗑实闹v解呀!我當時帶頭為她鼓掌,激起了同學們更高的興趣。
(4)團隊中彰顯
我在教學《田忌賽馬》《晏子使楚》等課文時,由于課文比較好分析理解,我先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大量的時間閱讀,然后在課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時間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組間開展比賽,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每次比賽結束時,優(yōu)勝方的歡呼和興奮,成功的快樂是發(fā)自內心的,旁無代替的,而負方也不甘示弱,他們會總結經(jīng)驗,為下一次的獲勝增強信心,小組的合作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3. 創(chuàng)設活動氛圍,調動合作興趣
首先,轉變教者的觀念,把結論的發(fā)現(xiàn)權還給學生。其次,轉變學生的觀念。對習慣于生活父母安排,學習靠教師授受的學生要進行學習價值觀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幫助其克服依賴性。要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把微笑、鼓勵、幽默、接納等富有人情味的藝術帶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和諧、有心理安全感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其自動與他人交流合作。
4. 采用激勵機制,體會合作快樂
A. 對于小組成員的正確評價,要體現(xiàn)“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把愛的陽光灑向那些易被遺忘的角落,使他們在引導激勵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進步從而增強學習信心,并逐漸由后進生轉向優(yōu)等生。如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學生發(fā)言了,反饋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點兒合理的內容,也就應給予充分肯定。
B. 對于小組的評價,要做到只有小組團體成功才能代表小組成員個人成功。(1)對課堂上小組探究的成果、精彩的匯報,以小組為單位每節(jié)課進行加分,隨后評選出周冠軍、月冠軍;(2)對于作業(yè)的評價也以小組為單位,每周評比一次,把評定等級換算成量化積分;(3)考試只是一種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它的存在自有意義所在??陀^上我們不能摒棄它,但是主觀上我們可以充實其它評價的手段,更多地展示學生成長中的閃光點。我們應該樹立“只要學生能在合作中盡職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他就獲得成功”的評價觀。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使學生的合作意識逐漸增強,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